每天更新最新的资源,请记住我们的网站:www.520yanqin.cn 

2016.11.4 广告位置出租

老子水智慧: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

作者:东东笑话网2015-12-11 10:48类型:美文欣赏 已有162人围观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没有韩非的严苛委曲,也没有孔子的仁义要求,老子一句“道”理,以超天然心态俯视世界万物,无为无欲,平静淡然。


  没有人可以站的比他更高,只能站在山脚下仰视他那无意中散落的毫光。


  古往今来,多少人说他是圣人,是贤哲,是“大智”,而他自己或迷或痴。“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一部道德经,开篇便是晦涩难解,好像在他眼中,天是道,地是道,花草树木都是道。


  而毕竟什么是贯串于他脑中的那条“道”,几千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尽管老子本人就是一部需要人费尽心思潜心琢磨的怪诞奇书,他这如自身辩证法一般矛盾又同一的个体,也依然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抒发自己心中所谓“善”在“道”中的尺度。第八章的水意念恰是如斯实例。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也。”崇高的人就像水。水具有种种美德,他润泽滋润万物有利于它们天生,而又不和万物相争保持平静,处在人人都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


  犹如《道德经》其他篇章一样,在这上篇八章的水论中也无一句不渗透渗出着他“无为”、“无欲”、“无求”的思惟,也反映着他那从“无为”到“无不为”的境界升华。


  老子不是太阳,也并不想像尼采一样照亮这个世界和困于尘世的庸人们。相反,老子只是一个赏尽人世沧桑,悟透人间哲理却又不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孤寡白叟。在那个战火纷飞,屠戮不断,生灵涂炭的年龄时代站在思惟境界的巅峰,眼神跟着逐渐衰落的奴隶主阶级一起落寞。秩序不再何来秩,礼已消逝何谓礼?既然不再遵从过去的礼秩,那又何必弄得人心惶惶,横尸遍野?


  那么,圣人应该是无为的吧,应该来解救这尘世苍生,东风化雨般消除别人的痛苦,不在乎自己的得失,由于得失苦乐已经与其无缘,他,只是随风而生,笑对生死,顺应天然规律,仅此而已。


  所以善人应该如水,“利万物而有静,居世人之所恶”,此等境界,恰是老子心中所谓无求无为的清静平和,抛弃身外的利益便可以心平气和,波涛不惊。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


  老子心中,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善人居所如水般顺应天然,善于选择地方。


  水向下,我亦向下,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安谧得意,心清自是恬静,没有锦裘罗被,至少可以享受到世外之乐。何必弄得“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呢?


  “心善渊”——气量心胸如水一般静默深远,善于保持沉默沉静


  襟怀胸襟大志者不逞口舌,携清静者不快言语。我心自知,不言不谈,一笑了之,任凭流言蜚语东街西巷走去,我稳如山;任凭周遭怨声载道琐碎烦心,我平如镜。


  沉默沉静是金,以退为进,恰是老子“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辩证法观念体现。这是何等的涵养,何等的襟怀胸襟!

  “予善天”——对待人因该像水一样润泽万物善于效法上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大同,相互协作,福及他人的思惟不是只有主张仁义礼智信的孔子才会说出口的。那骑青牛而去的老子,拥有比孔子更为广博的胸襟。

 

  润泽万物,效法上天……要做到如天般无私,如水般无私,多么的难得。且不去问老子这一声毕竟有没有达到“上善”的尺度,单单这一觉悟,就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

 

  “言善信”——说话像水一样堵止开流,善于遵取信用。

 

  正人取信,但正人不是呆子,“两肋插刀”“拔刀相助”要与能力相匹配,这不是没有舍生取义的大气,而是不说废话,不去许下不可兑现的承诺。踏踏实实,从自己的能力和实际出发,不自卑而妄自菲薄,也不自负而夸夸其谈,顺其天然,反映真实情况,这,就是老子的“道”理。

 

  “正善治”——从政如水般净化污秽,善于管理国家。

 

  老子思惟老是在以柔克刚的方向上下功夫,水固然荏弱,却可以洗去他人身体的污秽,物品的污点,那么从政呢?也需要用领导者自己的高尚品德去引导他人,感化他人,教育他人,做他人的榜样,必要时,只好加深力道去清除那些影响大局的人。

 

  善人正善治,类似于我国目前进行的反腐败运动而不同于反腐败,反腐败是用硬性的法规轨制规范人们的行为而正善治则是更多夸大柔性处理,对人施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人心的细微处和柔软处出发,达到“我好静而民自化”的境界

 

  “事善能”——处事如水般随物成形,善于施展才能。

 

  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如水一般灵动,水道宽它则宽,水道窄它就窄,宽处尽显他的雄阔壮丽,窄处凸起他的温柔细腻。我们看水时,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细细品味出变幻莫测的美感,惊叹于他的澄澈透亮的风韵。

 

  作为人,也是一样的,人要适应环境,在任何一个地方与任何人打成一片,温顺有礼,谦恭亲切,外界变化我亦变化,随时适应,洞悉一切微小的波动,改善自己,充实自己,适应环境。

 

  这不是说老子溘然变了心态打算适应起这个社会来了,相反,附近事物的变化规律必定与天然的变化有关,那么适应环境不久正好恰正是顺应天然的体现么……

 

  “动善时”——步履如水一样涸溢随时,善于顺随天时。懂得掌握时机。

 

  当年孙子的“道天地将法”中“天时“无疑是占据兵家出奇制胜的极重要位置,“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中,天时也是应当考虑的首要因素。没有兵家人目的性极强的思惟,老子的“动善始”更夸大人道涵养和对规律的尊重。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四季循环有时,五谷生长有时,禽兽繁衍有时,同样,人心性情,成熟程度,成长阶段也具有发展的时段性。犹如儿时对我们而言深刻无法理解的很多道理随时间流逝徐徐变得清楚一样,人的发展只要顺应天然,到了一定成长阶段,该知道的,该理解的,该顿悟的,一切都会天然而然形成,别人的辅助应当是指引而并非刻意的雕琢。

 

  等到这“七善”具备了,那么“夫唯不争,故无尤“。由于这个人已经成为上善而与世无争了,所以没有怨咎。

 

  将老子的人生哲理运用在现代的处事哲学中的人,必定可以成为老子“水意念”的上善。水有水的灵动,人有人的聪明,很多人不仅在于人、社会磨合的过程中将水意念贯彻,更有人将他运用在治理学领域里去成功的领导一个集团,企业,甚至国家。

 

  水是无为,可能只是随地势而流,随天地而变,但经年累月,可能改变了地貌改变了天色;人可无为,可能只是随遇而安,为所欲为,但日积月累,可能改变了环境,改变了心性。

 

  从“无为”到“无不为”,老子的水意念为我们讲解了一段生动的天地之“道“。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