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元帝司马睿在位时,领兵大将王敦叛乱,攻打建康,大臣哀求司马睿诛杀建康城中的王氏家族。丞相王导是王敦的堂弟,听到这个动静,就带领一家老小跪在官门前请罪。
这时,刚好遇见正要进宫的周颉,便像捉住救命稻草一样叫住他说:“伯仁(周颉的字),我们家这几百口性命就全靠你了!”
令他意外的是,这位昔日挚友竟然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径自往前走。许久,周颉从宫里出来。王导还跪在官门口。看见周颉出来,他又喊:“伯仁!伯仁!”周颉依旧不搭理他,气得王导直咬牙。
不久,王敦攻破建康,问王导该如何处置周颉,王导不作回答,于是王敦就杀了周颉。
后来王导重新掌权,浏览官中以前的文件,无意问发现周颉营救自己的奏章。他这才知道,那天周颉进宫见天子,细述王导的忠君爱国,以为决不可错杀忠良,直到天子服从他的建议。
回到家,周颉怕天子反悔,又写了份为王导辩护的奏章呈了上去。那天他对王导不理不睬,是怕朝中的反对派知道他在想法营救王导,从中作梗。
王导拿着奏章痛哭流涕,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作为挚友,王导和周颉要好到什么程度呢?《世说新语》记载,王导枕着周伯仁的膝,用手指着他的肚子调笑。但就是这样的“至交”,在紧要关头。王导表现出的却是对朋友的不信任。
《史记》记载,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出的本金很少,赚钱以后,分红却比鲍叔牙多。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始终漫不经心。管仲参军作战,临阵逃跑,鲍叔牙也没有冷笑他贪生怕死。他知道管仲是由于牵挂家里年迈的母亲。
鲍叔牙始终体谅管仲,还推荐他为齐国上卿,匡助齐桓公成就霸业,而管仲也明白鲍叔牙对自己的真诚。他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与王导的悔悟比拟,管鲍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更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