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我国第15个记者节。与往年记者节来临前的热闹和喜庆比拟,今年的记者节好像有些清冷和寂寞。对于绝大多数记者来说,记者节是一个不休息的节日,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往往仍要在路上,太忙以至于无法让脚步停下来,让灵魂安静下来。
然而,再奔波也该收拾整顿心情,揆诸现实不难发现,好像越来越多的记者陷入职业疲倦乃至信奉困顿之中,从劝阻高三学生不要报考新闻专业,到“记者的饭碗还能端多久?”的发问,与其说是调侃不如说是尴尬,这是对职业远景的深深焦急,对以往选择的困惑与怀疑,也有灵魂深处的自我否定,甚至还有对大时代中小我命运的忧伤与悲观。也许,从记者这一职业诞生以来,这是记者最感彷徨乃至怅惘的社会期。
种种焦急并非始自本日,只是今年好像更强烈。一方面新媒体、新技术的日新月异,让传统媒体的记者有些慌乱,变得不自信,于是纷纷寻找新船票,好比越来越多的记者转行,曾经壮怀激烈的职业抱负好像生锈了,变成了为生计而存。另一方面,新闻理想好像不再浩荡在心中,要么破碎了要么不好意思再提了。不容回避的是,今年新闻界的一件大事是,曾执笔写出“总有一种气力让我们泪流满面”“即使新闻死了,也会留下圣徒无数”的沈颢——21世纪报系总编等人被曝涉嫌经济犯罪,让无数记者震动、黯然乃至痛苦。
此情此景,很轻易想起北岛的一首诗:“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喝酒,杯子遇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这种伤感,源自忧惧传统媒体走向末路,也源起梦想黯淡、理想变得一定鸡毛。
实在,不必过于悲观,以支撑无数记者雄壮理想的舆论监视为例,也许未必弱化。十八届四中全会发布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党内监视、人大监视、民主监视、行政监视、司法监视、审计监视、社会监视、舆论监视轨制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视体系,增强监视协力和实效。”相较于以往“舆论监视”的单纯表述,“舆论监视轨制建设”无疑更立体,也更具法治保障。
当下反腐方兴未艾,舆论监视必定大有用武之地。在今年年初的第十八届中心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夸大:“反腐败必需强化监视、管住权力……施展舆论监视包括互联网监视作用,一个重要导向就在于建好笼子、强化监视。”无独占偶,去年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当着全世界严正表态:“腐败和政府信誉冰炭不洽……我们愿意接受全社会、接受媒体的监视。”
不少人担忧新媒体崛起会挤压传统媒体空间,事实上谁都可以利用新技术,记者的空间只会更开阔。还以舆论监视为例,把握新技术,记者只会如虎添翼,王岐山就以为“通过微博、微信、媒体等这些自下而上的监视方式”,有效调动了群众揭露腐败的积极性,“要继承坚定不移的施展舆论监视的作用”。中心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也表示,“新媒体时代,躲避新闻媒体、逃避舆论监视是不可能的。”“要进一步更新理念、立异方法,充分施展好新闻媒体、舆论监视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强盛推动力”。只看到新媒体的摧枯拉朽,却忽略了把握新媒体的巨大张力,显然不客观。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与困境,身为记者也许最需要抛弃颓废与犬儒。正如旅美学者徐贲所称,“在今天的中国,颓废和犬儒——尼采所说的“末人”之相——都是平庸、琐屑、肤浅的,但这不是我们的归宿,更不是我们的末路。”其他人可以平庸、琐屑、肤浅,乃至沉沦,而记者不行。记者有使命,需要承担也应该敢于承担。“颓废和犬儒是社会的毒药,优秀的人积极参与社会糊口”,记者所从事确当然是职业,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职业,除了具有职业的正义气质,也包括那么一点点理想主义色彩。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这句话同样适合于记者。我想起了庄子的一句话,“藏金于深山,沉珠在深渊,不谋财货,不求富贵,不以遐龄为乐,不以夭折为哀,不以灵通为荣,不以贫穷为羞耻,不收揽举世的利益来据为己有,不以称王天下而彰显自己。”记者是无冕之王,由于身怀责任才有气力,由于敢于承担才有分量。真正的记者不可能蝇营狗苟,更不可能暴富,但都有硬骨头、软心肠,“不谋财货,不求富贵,不以遐龄为乐,不以夭折为哀,不以灵通为荣,不以贫穷为羞耻”,现实中这样的记者不少,令人仰望,他们是社会的脊梁,无愧于职业尊严。
假如把记者比喻成负轭的骏马,那么在这个布满无穷可能的新时代中,不必有太多的自我悲情惯性,而应该选择奔放、奔跑。步履就是方向,用脚步与信念拥抱哪怕再卑微的理想,也赛过惶恐与怨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