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故土,远去的乡愁,时光如流水冲刷着如烟的过往,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回忆,在脑海里渐渐变得浅薄,消褪了原有的印痕,但有些事情却是怎么也不忘了的,比如摇面的起始。
过去农村,有句俗语,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其实,摇面的苦,绝不亚于这三苦。我家就摇过面。
时光的流水,冲刷着如烟的过往,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旧事,大多渐渐消褪了原有的印痕,但在我的记忆中,我家摇面的苦,却永远也无法抹去。
听父母生前不止一次说过我家摇面的起始。
解放军渡江后,上海已成一座孤岛,一场大战在即,父亲所在的立华丝光厂也停工了。大姑婆对父亲说,大官人,马上要打仗了,你还是先回乡下躲避一阵吧!当时的上海人,已有了这样的习惯和经历,东洋人打来的时候,也是为躲避战火,纷纷逃离上海奔命。父亲听了大姑婆的话,重又回到家里。在这之前,阿爹(爷爷)因染霍乱去世,父亲也辞去上海的工作,回家了一阵,本打算从此以种田为生,因父亲在上海工厂里,人忠厚,肯卖力,技术精,人缘好,不久又被老板召回了。这次,父亲还是这样打算,等上海局势稳定后,再重返上海。他当然也想一家人在一起,可他知道,回乡下仅是权宜之计,在上海做工,虽然辛苦,但毕竟比守着家里那几亩薄地强。
舅婆说父亲是掉落笊扒弄扫帚的人。回到家之后,父亲不安分起来,他毕竟在上海多年,见识多,思想比乡下人活泛。不久,他就买回一头牛,并置备了磨具和面机,做起了加工面粉和摇面的行当。当时,在地面上,这虽说不上惊天动地,但也是独一无二。干这营生,吃苦受累,不用说它,仅就未知的风险而言,却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可见父亲有着相当的胆魄。况且,那时,母亲正怀着我,干成这事,全靠父亲一个人。还有,家里太婆和亲娘(奶奶)都坚决反对,这事要搞起来,毕竟要投入不少本钱,弄不好,岂不要打水漂!
父亲不顾这些,还真干成了。在那些日子里,他不知吃了多少苦。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写作文《我的父亲》,我写道,父亲为了开磨坊,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睡不了一个囫囵觉,吃不上一顿定心饭,周而复始地放牛,磨面,摇面,他本来就瘦弱的身体,更加干癟了,……。父亲看到后说,这些都不算苦,受人欺负,那才叫苦上加苦,一次,我差点还丢了性命。
父亲讲的是下面这件事。那时,父亲买来小麦,磨成面粉,再摇了面,人家用麦子来换面条,因为父亲待客诚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村上有个人,叫掮大,一看我父亲赚了钱,也开了磨坊,因此,我家的生意,一下子一落千丈。父亲脑子灵活,他见过上海有的商家常常打出降价、清仓等招牌,来招徕顾客,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优惠的办法,来争取客源。掮大一斤麦子换1.2斤面条,父亲就换1.3斤。这样一来,客人又跑到了我家。掮大见父亲抢了他的生意,三天二头寻衅滋事,甚至恶语相向,施以拳脚,父亲虽然不是他的对手,但并不与他一般见识,而是更加勤苦,生意反而越做越好。掮大见这一手不成,又心生歹念。一天夜里,父亲从外边回来,走到村口,从弄堂里窜出一个黑影,向他冲来,父亲躲闪不及,后脑被重重挨了一扁担,当场晕了过去。从此,父亲不得已将磨坊迁移到了芙蓉舅婆家。到了舅婆家,等于是重新开张,—是没有房子,就在舅婆家宅子前面,另买了一间屋,二是手上没钱,就向大姑婆借了一笔款。其中的苦处,是常人无法知道的。母亲说,这还是其次,那时候,家,不像个家,日子,不像个日子,那间小屋,白天摇面,晚上住人,连流浪人也不如,更伤心的是,我几个月,就断了奶,要不是命不该绝,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在舅婆家,我还很小,大概刚会走路,母亲因忙于磨坊的活,顾不上管我。哥哥比我大七岁,也就八九岁,负责照看我,此外,还要去放牛。哥哥很淘气,水性极好。一天,他去放牛,才去了一会儿功夫,又溜了回来。他觉得眼皮不住突突突地跳,不知怎么鬼使神差,想去洗冷浴(游泳)。舅婆家门口有一个湖,叫白荡湖,湖面十分开阔,他能一口气游个来回。时值正午,湖边无人,他刚走到岸边,就看到数丈开外,水面上时浮时沉着一个人头。不好!有人落水了!他毫不犹豫飞身跳入湖中,像飞鱼一样游向落水者,将其救上岸来,一看,是我。就这样,哥哥将我从鬼门关拽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