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最新的资源,请记住我们的网站:www.520yanqin.cn 

2016.11.4 广告位置出租

“共享神话”的困境与再造:共享经济背后的资本与政府

作者:东东笑话网2018-10-11 15:53类型:互联网动态 已有171人围观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从政府提出新经济的促进战略开始,共享经济作为标志性的新经济模式,在堪称疯狂的井喷式发展后,给全社会带来的冲击与变化是巨大的,剧烈变化之后,共享经济的资本逻辑与政府行为都关系到“共享神话”的破灭与再造。

作为共享经济的先行者和最初的明星,共享单车在一路关注和万众参与中,几乎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资本周期。从最初在资本推动和政策鼓励下的狂飙猛进,到各种单车围城报道的纷纷涌现,最终出现押金危机、创始人套现和大量“单车坟场”的现象。公众作为看客似乎只在短短的一瞬间就从薅补贴羊毛到开始担心押金不保,而共享经济背后经历的资本逻辑与政府治理立场却远不是一个行将就木的互联网模式那么简单。

资本逻辑下的共享经济

资本逻辑下的共享经济历程

以共享单车为例,其背后的资本历程,大致经历了资本疯狂涌入、巨头加入带来运作模式升级、资本寡头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拐点与资本退出。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短短几个月时间共享单车橙黄两大独角兽进行了多轮融资,一时间有高达70亿的资本聚在共享单车领域。从不需要商业计划书就能拿到钱的罕见疯狂,到高频次大规模的资本进入,背后的资本汇聚了最主流的相关投资方,在这一阶段的竞速与卡位中,背后的资本逻辑是宁可选错对象也不能错失风口的原始逐利性,而这个高回报又使得资本行为显得嗜血而疯狂;巨头进入后,依靠租金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而对押金资金池的资本运作又面临公众舆论和法律的巨大压力,一边继续圈地烧钱,一边在盈利困境中打转;价格战之后的资本开始进化为吞并与被挤出局,巨头资本利用共享单车的不同属性进行业务拓展的同时,以逐利为唯一目的进行聚的风险投资开始进入拐点并被加速淘汰,一个盈利模式并不突出甚至有些怪诞的资本游戏面临着破灭。

作为继打车软件之后的另一个共享经济的典型,其后的资本行为逻辑将资本寻找风口的疯狂与焦虑展露无遗。在新经济的每一个新模式出现时都会引发资本疯狂竞速,在进入圈地之后再伺机退出,资本这种疯狂嗜血行为对新兴行业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从在资本的推动下快速扩张的初期转入规模稳定的成熟期,但在成熟行业的这个转变往往伴随着对产品服务的不断完善升级、用户的培育和稳定以及商业模式的打磨完善,资本的加入促使这个周期被迅速压缩,新兴行业的这些核心环节变得严重不足,最终只能沦为一个圈地烧钱和资本击鼓传花的金钱游戏。资本对用户价值的非理性放大和商业周期的揠苗助长,表现出资本枉顾商业规律的逐利本性。

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共享经济本质异化

从原始概念上来说,共享经济是一种剩余使用权的让渡,是在分配意义上对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这种具有共产意义的经济概念本身是理想化的。在理想的共享经济中,资源的供需双方被第三方桥梁连接起来,进行闲置资源的交换,提供方获得额外收益而需求方以低价获取资源,平台收取服务费用,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经济模式。在带有逐利本性的资本进入后,各色共享经济都遵循了一个依靠资本投后收益,继而新资本接盘的模式,从而打破限制资源再分配的过程。资本追求的是货币增值,而不是对闲置产能再配置,资本周转过程中完成的自我增值也是资本介入共享经济的原始目的。因此在共享经济的每一种模式中,想方设法提高估值,勾画一个诱人的前景是所有资本参与完成的,而这其中没有资本介入的资源供需双方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参与了共享经济的初级扩张阶段。资本以共享之名完成规模扩张之后,就进入了垄断资本运作的阶段。而垄断资本运作阶段的共享经济如同一切行业一样,无法规避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只有用资本接力投注来实现持续的增殖。不断接盘的新资本一边寻找新增值模式,一边期待资本预估值更高的接盘资本,但估值是有上限的,在没有更高价资本进入以及更高利润盈利点被发现之后,最终资本的增值就会落实到对现有共享模式的利润追求上。这就是为什么实现垄断后的滴滴公司即使问题频发,但仍能频频涨价,开始收取资源供需双方的佣金。乘客除了些许便利之外,在价格上没获得任何优势,而司机更是有被压榨之感。

由此可以看出,共享经济背后的资本逻辑与资本固有的运作方式没有丝毫区别。任何一种生产经营方式在不受外力约束的情况下,一旦资本介入就会在实质上进入这种固有的资本逻辑运行方式。作为参与者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圈地阶段的短暂获利一定会迅速蒸发,而对模式形成的依赖性会在平稳运行之后为资本付出不菲的代价。

作为新经济代表产物的共享单车,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并不是闲置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其中资本参与投注使得它背后的资本力量从其他共享经济的第三方角色,延伸到资源提供方和平台方两方面,而典型意义的共享经济公司例如Airbnb、滴滴、共享衣橱等,其本身都不直接拥有固定资产,只是通过技术手段收取中介费用的轻资产企业。而资本对共享单车的投注以及现在滴滴公司自有资产的增加,都使得共享经济模式向着传统租赁模式发展,而利用现有资源,使闲置资源转变为新增公共设施的美好愿景正在资本的参与下化为泡影。这种对非存量资源美化其实也是资本为了推高增值而有意为之,共享单车进入下半场,随着首批投入单车的集中报废以及政府监管的进一步全面介入,共享神话的延续和再造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阵痛期。而针对更典型的共享经济企业而言,无法逃离利润率下降以及估值瓶颈的企业,在绿色环保的遮羞布被最终扯下后,资本行为所勾画的蓝图都会破碎。政府行为对资本逻辑的抗衡使得共享经济也许不会因此而宣告失败,但单纯的资本逻辑在政府的介入下会在新经济模式中被约束甚至退场。

政府介入下的共享经济

政府介入共享经济的原则

共享经济在经过一个阶段运行后出现的问题,暴露了政府在共享经济的监管、治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内在问题。以共享单车为例,不少大型城市陷入单车投放过量的隐忧,对公共秩序的负面影响也日渐突出,相应的单车安全性把关、强制报废程序落实、故障车处理与相关保险问题都摆在了城市治理者面前。本着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美好愿景,企图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城市扩张带来的城市病,却在资本催化下演变成抢占市场的烧钱游戏,对于共享神话的延续与再造,共享经济的利用与发展,避免这种经济模式彻底沦为资本与市场逐利的工具,是政府亟待处理的问题。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