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柏林10月25日电 特稿:拥抱新机遇 共迈新境界——欧洲国家热盼进博会(详版)
新华社记者
1978年5月,改革开放前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考察西欧五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个政府经济代表团,受到当地高规格接待。代表团发现,西欧国家虽然经济发达,但处在萧条期,产品、技术、资本过剩,急于找出路,对与中国发展经济关系很感兴趣。
改革开放的大门刚打开,不少欧洲企业就率先进入中国,拓展合作,抢占商机。桑塔纳轿车、西门子家电、空中客车飞机等众多“欧洲制造”登陆中国市场,改变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这些欧洲企业自身带来丰厚利润。
如今,随着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国内产业和消费升级换代,越来越多欧洲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活力和潜力。从智能制造,到优质农产品,再到环保技术,欧洲企业不断拓展和深耕中国市场,与中国共同书写新时代合作共赢故事。
即将举行的中国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无疑成为欧洲企业与中国深化合作的一个最新平台。
把握产业转型新机遇
10月9日,进口博览会上“吨位”最大的展品——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的“金牛座”龙门铣被运抵上海。
这个“大块头”长20米、宽10米、高8米,占地面积达200平方米,总重达156吨。目前,世界领先的机床精度大约在8微米,而这台机床精度达到4微米,能够加工汽车、航空航天行业的各种复杂零件。
面对首届进口博览会的邀约,包括瓦德里希科堡在内的大批欧洲企业都不远万里,拿出最领先、最优质的产品和技术:空客集团将把航天领域的领先产品摆上展台;芬兰推出了代表汽车领域前沿科技的生物概念车……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制造业大国,产业升级、智能制造蓬勃发展。这给进入中国的欧洲企业带来新的挑战,也蕴含着更大商机。对此,西门子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赫尔曼有着深切感受。
1985年10月,西门子和中国政府签署协议,成为首批应邀与中国进行深入合作的外国企业。赫尔曼说,随着中国产业不断转型、提升和迈进,西门子与中国的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合作文件从多年更新一次,到五年更新一次,再到每年都加入新的内容。
近年来,双方合作核心内容已从传统工业电气领域,拓展到面向“十二五”的产业升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再到面向“十三五”的创新研发、智能制造、智能基础设施、可持续能源以及区域发展等。西门子还把具有德国“工业4.0”基因的智能化数字工厂建到四川成都,从管理、产品研发、生产到物流配送全程数字化。
与其他众多欧洲企业一样,西门子把技术引入中国的同时,也分享着中国发展的红利。如今,中国市场在西门子全球业务中愈加重要,2017年财年西门子在中国总营收达到72亿欧元。赫尔曼表示,未来,西门子将继续与中国合作伙伴一道推进中国工业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进程。
抢占消费升级新商机
埃佩尔奈小镇位于法国香槟葡萄种植区的中心地带,有着“香槟之都”的美誉。“凯旋”是镇上规模较大的酒庄之一,在建于1834年的酒窖墙上悬挂着酒庄向世界各地出口香槟的年份牌。
酒庄第六代继承人弗洛朗·罗克-布瓦泽尔指着一块写有“Shanghai”(上海)的牌子自豪地说,“凯旋”香槟早在1921年就曾销往中国,现如今他正计划在年底前飞往中国,扩大对华出口。
“过去很长时间,香槟销往中国主要是满足在华的外国人,但如今高学历、高收入的中国年轻人成了主要消费群体,”他说。
法国香槟酒行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中国香槟进口数量保持在每年100万瓶以上,2017年达到197.5万瓶,同比增长51.7%。
“中国的消费市场太大了,哪怕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品尝我们的香槟,那也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市场空间,”法国阿波洛尼酒庄人员玛丽·洛里奥说。
法国香槟酒行业委员会公共关系负责人菲利普·维布罗特表示,由于酿造工艺复杂且产量有限,香槟是葡萄酒中“奢侈品”,也是最能代表法式生活的葡萄酒。中国消费者开始拥抱香槟,代表他们对于生活品质、文化体验的追求和向往。
香槟走红折射出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变化。中国不仅是制造业大国,更是消费大国。随着中产阶级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更讲品质、更重体验、更有个性正成为消费升级新趋向,这吸引着来自日化、乳业等多个领域的欧洲企业各显其能,挖掘商机。
今年4月,欧莱雅正式签约成为首届进口博览会参展规模最大的日化企业。欧莱雅中国首席执行官斯铂涵说,欧莱雅集团将携旗下21个品牌的500余件产品亮相进口博览会,并发布4个中国首发品牌和1个亚洲首发新品。此外,欧莱雅还将发布AR美妆工具、代表新零售模式的美妆售货机等。
目前,中国已成为欧莱雅集团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斯铂涵说,中国市场近5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多消费者开始从实用性消费转变为美妆产品等享受型消费,“这对于欧莱雅而言是巨大的机遇”。
迈向合作共赢新台阶
首届进口博览会前夕,欧洲企业在华大笔投资引发广泛关注:宝马公司宣布对华增加投资30亿欧元,对现有生产设施和项目进行大规模改造,宝马成为中方放宽汽车行业合资股比限制后的首个受益者;荷兰锂电池公司将投资16亿欧元在中国建厂,每年生产的电池可为数十万辆汽车提供动力……
在当前保护主义抬头、贸易争端不断的背景下,欧洲企业出口中国的热情不减,一是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二是对中国继续扩大开放有信心。
对于首届进口博览会,众多欧洲企业积极报名参展,更有不少企业已经确定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是一个积极信号,对宝马在华发展非常有利,”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说。他表示,中国放宽市场准入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欧洲各国和企业界看到,从逐步放宽汽车行业外资的股比限制,到大幅降低外国汽车和部分药品的进口关税,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不仅是“说到了”,更是“做到了”。
目前,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18年1月至9月,中国从欧盟国家进口额约2052亿美元。近年来,中国和欧盟双向投资稳步增长,双方于今年7月交换了中欧投资协定清单出价,标志着投资谈判进入新阶段,释放出中欧共同致力于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积极信号。
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改革、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中欧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携手迈向更高层次的合作共赢。(参与记者:徐甜、朱晟、石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