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末,铅笔道曾采访戴威,希望他给创业者推荐一本书,他给出的书目是《在火星上退休》(又名《伊隆·马斯克传》)。
彼时的戴威豪情满怀,他或许也希望如马斯克一样,在出行领域创造一段个人神话。那时,ofo正被众多资本所追捧。然而,一年之后,戴威和他的小黄车已经退无可退,排队退押金的用户数已经排到了1200多万。整个公司寸步难行,挣扎在生死一线。
ofo的困境折射了当下共享经济的困境。从雨后春笋般爆发,到被资本追着走,再到风光过后,或卖身、或倒闭、或跑路,狼狈退场。
在资本寒冬中,集体搁浅的共享经济玩家们该走向何方?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轰轰烈烈的共享经济
12月23日,摩拜创始人胡玮炜称个人原因辞去摩拜单车CEO职位,由公司总裁刘禹接任。至此,摩拜已经褪去了创始团队的基因,而完全变成了一家美团的公司。
就在一个月前,摩拜单车的运营主体“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股东工商变更。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投资人李斌等人退出,美团创始人王兴成大股东,占股95%。
与此同时,摩拜曾经的老对手ofo,背负着1200万用户超过12亿的巨额押金,挣扎在生死一线,创始人戴威也成为人人皆知的“老赖”。
作为共享经济的旗帜,轰轰烈烈的共享单车开始落幕。
2016年,被称为“共享元年”,共享经济大爆发。以摩拜、ofo等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进入市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有数千个共享项目孵化产生。这些都让资本看到了共享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赶上这个风口进行投资。
在那段时间,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共享市场融资非常容易,小到几十上百万,大到上亿元的融资。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等在短期内纷纷拿到高额融资,一时之间各种项目借“共享”之名纷纷兴起,如共享雨伞、共享按摩椅、共享篮球、共享衣橱。
2017年上半年,共享经济还是热门赛道,资本继续入局,吸金总额达104.33亿元。
2017年上半年共享经济投融资情况。数据来源:IT桔子
然而,从2017年6月开始,共享市场开始频繁亮起红灯,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等项目开始出现倒闭潮。
2018,共享经济集体搁浅
复盘现有共享经济的商业实践,主要分化为两大类:一类是适用于重资产的C2C模式,如滴滴出行、Airbnb;另一类是偏向轻资产的B2C模式,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
2014年之前是共享经济起步期,共享出行、租房、金融、医疗、教育、物流等新秀迭起;2015年~2016年属于井喷期,衣食住行、知识技能共享平台纷纷涌现;2017年到现在属于洗牌期,各行业陷入线下流量争夺战,中小玩家倒下。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1.共享单车
观点认为,ofo的下半场就是共享经济的下半场。
时间拉回到3年前,在北大读研的戴威因为车子经常丢,于是产生了做共享单车的想法。4个月后,戴威的想法变成现实。此时摩拜已成立8个月。
随后资本陆续入场。据铅笔道不完全统计,这三年共计出现超过77个共享单车品牌,包括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单车等。其中有42家拿到过融资,占到54%。
2017年6月13日,重庆悟空单车发布公告,宣布退出共享市场,这是第一个倒下的共享单车品牌,倒闭潮在行业内开始肆意漫延。时至今日,共享单车已然清场,路边的单车也从原来的颜色不够用到只剩下橙黄两家。
今年4月,摩拜率先卖身美团,作价27亿元。美团另外接手10亿美元债务,摩拜创始团队陆续出局。另一边,ofo拒绝了巨头滴滴收购“橄榄枝”后,一再撤退,裁员、融资难、拖欠供应商货款被起诉、押金难退、转投区块链、合作P2P、公众号卖广告等负面消息层出不穷。留给ofo的,只有巨额债务。
美团招股书数据显示,摩拜在4月4日~30日的26天里,共净亏损4.07亿元,这意味着摩拜每天净亏损为1565万元。共享单车大批量的倒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一味大规模烧钱。
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与获客,各家走的都是烧钱模式,生产成本、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等各方面成本都长期居高不下。然而,烧钱大战背后,盈利模式始终要成为企业们面对的问题。如今,资本寒冬来袭,VC和PE们都需要过冬之时,玩家们的烧钱战略也就难以为继了。
2.共享汽车
与共享单车同病相怜的是隔壁的兄弟赛道——共享汽车。不过这一次,押金从99元变成了上千元。
上个月,铅笔道曾经深度报道途歌汽车《共享汽车退潮:头部玩家融资数亿陷“押金门”疑倒闭 重模式下难突围》。用户押金无法退还,线下运维人员离职,天价停车费等问题,将这家曾经的明星共享汽车项目曝光在大众面前。
事件持续发酵,此前用户主要在网上维权,目前越来越多的维权者从全国各地赶到途歌北京总部讨要押金。愤怒的人们搬走了公司的电脑,围堵住CEO讨债。
铅笔道记者亲眼目睹了当时情况,《探访途歌退押金现场:一天只退15个排队到明年4月 用户搬走办公物品》。
自2015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有近百家汽车分时租赁企业成立,各种势力纷纷登场。概括来看,主要有三种力量:主机厂投资或主导的新创公司,充电设施等相关产业创建的公司,纯粹的互联网创业公司。
数据来源:铅笔道Data
据铅笔道整理数据显示,共享汽车赛道融资规模至少22亿元,其中不乏SIG海纳亚洲、贝塔斯曼投资基金、顺为资本、险峰长青、XVC、红杉中国等一线投资机构。
在这些共享汽车公司中,途歌的问题不是个例。与2015到2016年共享汽车高歌猛进的时期相比,2017年开始,共享汽车已经迎来一波撤退潮。去年3月,早期玩家“友友用车”宣布停止运营。
今年5月,共享汽车企业“麻瓜出行”宣布,由于公司业务战略调整,于5月20日停止服务。紧接着6月,作为进驻济南市场较早的共享企业品牌“中冠共享汽车”也人去楼空,很多用户的押金也没退还;8月,途歌从多个城市撤退。
其实,共享汽车自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重资产投入、高昂的运营成本、停车问题、车内清洁、用户素质、没有找到盈利模式都是问题。
一位共享汽车创业者曾经告诉铅笔道,分时租赁汽车短期内肯定是亏损的业务,如果不绑定大企业(车企),根本活不下来。如今,这波死亡潮如约而至。
3.共享按摩椅
共享经济的遇冷不止在出行市场,共享充电宝、共享按摩椅、共享雨伞等小品类也接连倒下。
2017年,当被问及“共享按摩椅真的躺着就能赚钱吗”,某按摩椅品牌创始人胡欣新(化名)顿了几秒,随即咧开嘴笑了,“还真的是”。
一年之后,胡欣新不敢再说这话。共享按摩椅并没有让那些幻想“躺赚”的玩家们赚到钱。
根据铅笔道Data的融资数据,目前市场上的共享按摩椅项目融资超过1.6亿元,一年以来,几乎没有同类项目融资的消息传出。
共享按摩椅的玩家们,数据来源:铅笔道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