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耿彪 2018-11-03 10:50:04
随着共享单车企业陷入困局,整个行业似乎都弥漫着阴沉沉的气息,有人问我,为何利国利民的共享单车却难以得到市场认可,这个年代的商人做点好事就这么难吗?
我不知道如何去回答这个问题,就拿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来说,它们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满足了更多人的出行需求,从社会价值来看,共享单车和网约车是很不错的,可是这种共享经济模式企业均未实现盈利,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滴滴还是ofo都不是成功的,起码从当前的视角来看,它们的商业价值并未体现出来。那么,共享经济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滴滴、ofo们的未来在哪里?
不断下调的盈利预期,资本早已失去信心
其实共享经济的兴起完全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催生起来的,当时都在说o2o,其实就是把实体与互联网链接起来,进行业务拓展,利用互联网优势来提升企业业务水平。共享经济模式也是在那个时候萌发,并进一步做大,成为资本追捧的项目,并投出了像滴滴、摩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企业。
因为有互联网的成分在里面,这几年资本行业也是颇为浮躁,因此对于互联网企业的营收预期也不能以常理论之,用户数据、订单数据以及营业预期等都要计算在内。毫不客气的说,在这几年里,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多是以上市为目的,以图通过资本市场变现来获得巨额财富。
网约车可以通过用户的乘车费用来提升平台营收,共享单车也是先做大市场然后再利用各项商业数据来从资本那里拿钱继续做大估值。可是,共享单车与网约车有着很大的区别,网约车并不是平台自营汽车,其只是一个平台,但只不过是一个中间商,私家车车主可直接入驻平台,其成本主要在广告投放和运营成本上,而共享单车需要企业自行购买单车投放到市场中去,同时还需要专门的安置和维护人员,成本相对来说要更高。
因此,过高的成本决定了共享经济产品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再加上当时行业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用户消费习惯的养成,随处可见的烧钱补贴,使得资本也是逐渐失去信心。从最初的三五年内就实现上市,到如今滴滴因为多次发生的顺风车事件不得不将上市计划停掉,而共享单车领域摩拜卖身美团,王晓峰出局,ofo单打独斗处境艰难,而哈罗出行则开始入局网约车市场,进行多元化布局。共享经济模式虽然逐渐成熟,可是并未实现盈利,未来依然面临巨大的考验。
共享经济模式的症结
如今的共享经济模式企业比较成功的就是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其有两种运营方式,一种是像滴滴这样自己建立平台,然后由私家车提供服务,平台不用承担服务成本;另一种就是像ofo和街电这样的共享模式企业,企业自己为用户提供服务平台,比如单车和充电宝等,这样一来企业就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因此,对于现在的共享经济行业来说,高昂的成本和无法匹配的盈利能力之间的矛盾,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滴滴除了此前烧钱大战花掉一部分资金外,还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而很可惜的是ofo、摩拜等共享单车企业就只能专心经营业务,很难抽身再去做投资等。再加上他们的盈利成本太高,资本出局之后想再获得融资就难上加难了。共享经济模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现今所有的行业企业均未实现盈利,行业并不成熟,因此无论是滴滴还是摩拜、ofo都在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都没有可借鉴的成熟模式。
据最新的媒体消息,在南京的某工业园内停放着超过1100辆的网约车定制汽车,其中就有美团打车和滴滴出行,因为平台补贴少了,打车的人也少了,于是很多司机都放弃网约车,纷纷退出,这就使得大量的网约车闲置下来。共享单车也是如此,被闲置扣押的单车成千上万辆。我们都说共享产品对于社会有积极的影响,可是同时也因为管理运营问题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
共享经济到底有没有未来?
从之前的网约车到后来的共享单车,再到共享充电宝、健身仓等等,其中有的已经是巨头企业,有的被收购,有的则因为政策问题而被市场抛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共享经济产品市场正在进入寒冬,整体的发展都不是多么的好。
从市场和用户角度来看,共享经济模式的产品依然有这很大的需求空间,只不过因为运作方式的差别,使得其中包含了更多商业的东西在内,企业在运作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无法快速实现盈利,同时也是制约共享经济产品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
而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早前大量资本入局就是看中了其可以快速实现估值增长,经过几轮融资便可以轻松赚取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利润,可是没想到两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因为企业运营问题,导致平台估值无法快速上涨,于是资本们开始放弃共享经济产品,信心缺失之后,平台更加难以获得融资,于是便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笔者认为共享经济产品的未来就在于市场需求到底有多旺盛,只要有用户需求就证明该款产品还是有运作机会的,只是当前的处境不佳是运作方式不当所致。其实,只要企业换一个角度,在盈利的基础上进行新模式的探索,而不是依赖资本,用资金补贴去拓展市场,总能找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