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最新的资源,请记住我们的网站:www.520yanqin.cn 

2016.11.4 广告位置出租

经历“阵痛” 杨浦新江湾城如今居民垃圾分类正确率超过95%

作者:东东笑话网2020-07-04 14:19类型:互联网动态 已有135人围观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上和园一期小区东西门口,各竖着一块“垃圾分类投放点”的牌子,这是小区短暂实施垃圾定点投放规则后,留下的唯一“遗产”。

  去年7月23日,街道在该小区正式推行垃圾分类和定点投放,将原本摆在15个门栋口的13组垃圾桶撤除,改在小区东、西两门设立两个投放点,并配以专门的垃圾分类指导员辅导居民分类,试图逐步培养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没想到,为了几只垃圾桶,这个以高学历人才为居民主体的高档小区,“闹”起来了,甚至发起了对居委会的持续投诉。历经3个月“僵持”,小区定点投放垃圾工作最终“尴尬收场”。去年10月底,街道同意将原本的13组垃圾桶恢复原位。

  令人欣喜的是,“坏事变好事”:这个小区的垃圾桶经历了从“撤除”到“复位”之变,一场纷争之后,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大大增强。如今居民垃圾分类正确率超过95%,该小区也成了“示范”。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一天接到6张投诉单

  时间倒回去年夏天,上和园一期所在国安路第一居委会负责人孙洁正为接连不断的12345投诉派单头痛不已。自从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和定点投放,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的门槛都快被反对的居民踏破了。业主群里,几名积极分子毫不避讳地谈论着“投诉居委会”的事情。他们诉求明确:定点投放不方便,就想要回原来家门口的垃圾桶。

  最“难熬”的一天,孙洁接了6张投诉单。“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定时定点投放是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文件中明确规定的,也是新江湾城街道创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的一项硬性指标。“可说实在的,居民的感受我也能理解。”孙洁说。

  除了居民抗议,新的投放规则也确实给小区带来了不小的“阵痛”。由于多数居民平日进出小区走地下车库通道,不会经过东西门口的投放点,于是车库里很快就垃圾遍地了。还有一些居民直接将垃圾袋堆放在定点投放桶旁,散落一地,一言难尽的气味和景象让每个人都感到不好受。

  矛盾不断激化。“投诉了吗?”“举报电话打了没有?”小区30到40岁的年轻居民较多,平日大家互动程度很高,“育儿群”“买花群”“水果群”等自治组织非常多。可那段日子里,几乎所有的群都在讨论垃圾定点投放的事。

  上和园一期小区的垃圾桶纷争,引起新江湾城街道的重视。去年9月12日,也就是小区垃圾分类和定点投放规则试行的一个半月后,街道网格中心紧急牵头召开了一次居民会议。

  两个半小时的“斗争”

  居民会议放在当天晚间7时,街道网格中心党支部书记康清德带着一名同事,并叫上居委会、物业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前来参会的小区21位居民代表,终于和气地坐在了一起。

  为什么是“终于”?因为在会议开始的前一天,双方仍在冥思苦想如何在这场较量中“战胜”对方。康清德说,垃圾定点投放有制度可依,即便不能一蹴而就,也决不改变根本原则。他甚至做好了“拍桌子”的心理准备。

  而居民也不会打无准备之仗。当天参会的21号楼居民马利敏告诉记者,在接到会议通知的时候,居民们已经在广泛征求意见了。他们甚至商量出了“上中下”三策:“最高目标是让13组垃圾箱恢复原位;实在不行,多增加几个垃圾投放点位也勉强能接受;底线是将两个现有的投放点挪到门口隐蔽的地方,不影响小区整洁和美观。”

  7点钟刚到,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七嘴八舌的争执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康清德突然拍案而起:“好,既然你们要垃圾桶恢复原位,那我就还给你们。但请大家在一个月内就做好垃圾分类,我们会有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制度跟进。各位代表回去再向楼内各户居民征求意见,如果觉得可以,我们就马上拟订新的方案。”

  马利敏说,当时在场很多居民代表都没想到,他们竟这么快就达成“最高目标”,于是回到楼内立刻发动邻居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居委会也立即开展小区《垃圾分类居民自治公约》和《垃圾分类自治工作方案》拟定工作。

  经过居民意见征求,最终版的《公约》明确:居民要严格按照方法分类投放,并在投放湿垃圾时做到“破袋”,即将湿垃圾倒出到湿垃圾桶,塑料袋投入干垃圾桶。一个月的试行期内,干、湿垃圾自觉分类正确率要达到80%为合格,否则将恢复定点投放规则。

  此外,小区将长期开展垃圾分类楼栋评比,楼栋分类情况每周考核结果以红蓝榜形式公示于小区宣传栏,分“良好、一般、较差”三类,每年度评比出“五星楼栋”、“四星楼栋”各一幢,并给予所在楼栋每户居民一定奖励。一个月内两次被评为“一般”或一次评为“较差”的楼栋,将通告一次。连续两次被通告的楼栋,将撤除该栋楼垃圾桶一个月,其间前往指定地点投放,接受垃圾分类的指导宣传。

  为“荣誉”而战的人们

  随着新气象的出现,小区业主群里的核心议题也变了。

  考虑到家门口的垃圾桶要用业主自己在垃圾分类中的努力来换,不少居民开始在群里分享各种垃圾分类的小知识、小游戏和APP,集体“恶补”规范的分类方式。“有时大家甚至会围绕个别特殊垃圾的分类处置,分享自己的经验。”居民刘晓敏说。

  去年10月29日,13组垃圾桶重新回到居民身边,也标志着居民签下的“军令状”正式生效。接下来的一个月,是考验这支垃圾分类“速成班”的关键时期。小区物业公司保洁主管陈鸿雁,作为“考官”,每天早上要用高清手机拍下每个垃圾桶内的分类情况,并回传到居委会留档。“没想到,一个月下来,只有3个门栋偶发垃圾不破袋乱投放现象,整个小区的垃圾自觉分类正确率远超合格线。”在这场事关每个人的“荣誉之战”中,居民获胜。

  与此同时,公布在小区东门口的红黄蓝垃圾榜单也越来越受到居民重视。偶尔获得代表分类情况较差的蓝星,会让整栋楼的居民感到紧张焦虑。“一方面是觉得不好意思,就连家里的小孩子也会‘批评教育’爸爸妈妈没有为他们争得荣誉。另一方面,大家更怕因分类不规范而遭遇撤桶,再次陷入扔垃圾不便的窘境。”居民马利敏说。

  如今,上和园一期的垃圾分类自治已运行了数月,没有一个门栋遭遇撤桶。“老百姓自觉分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原先我们保洁每天的二次分拣工作要干一个多小时,现在只要稍作分拣就能完成了。居民分类正确率超过95%。”陈鸿雁说,她甚至几次看到一些着装优雅的女士站在垃圾桶旁,将自己不小心混进湿垃圾袋里的一次性木筷等干垃圾徒手拣出来,“我为居民们点赞。”

  记者从杨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了解到,目前上和园一期的居民自治推广垃圾分类模式也陆续在区内其他小区酝酿开展。

  记者手记

  “让步”是为了更好“前进”

  表面看,这是一个“官退民进”的故事。可细想想,真的是这样吗?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