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最新的资源,请记住我们的网站:www.520yanqin.cn 

2016.11.4 广告位置出租

王健林猛撩好莱坞!美媒直接开撕了

作者:东东笑话网2016-10-27 10:11类型:互联网动态 已有167人围观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从今年年初的“中国最富有的人终于来好莱坞了”,变成如今“中国亿万富翁王健林在好莱坞攻城略地”,美国媒体报道对万达的态度大变中折射出什么?

 

王健林代表的中国影视资本挥戈西上,金钱驱动好莱坞“卖身”,这回外媒真的炸了。

 

作者:刘茂品

 

国民公公又一次上了头条。

 

但这次不是中国媒体,而是一直对他青睐有加的美媒的头条。

 

 

王健林


 

最近几年,万达和王健林已经成了好莱坞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世界电影格局里有了更重的戏份,王健林的名字也时常见诸好莱坞媒体报端。

 

这一次,美媒的文章标题从今年年初的“中国最富有的人终于来好莱坞了”,变成了“中国亿万富翁王健林在好莱坞攻城略地”,媒体标题的变迁紧密应和了王健林在好莱坞的进军之路。

 

“Aggressive Moves”(出自2016年9月30日《洛杉矶时报》报道),此处的“攻城略地”,却不是说王健林在美国地产上大胆动作,而是他的万达影业在世界影视巨头云集的好莱坞开疆辟土。

 

 

 

买买买:万达在好莱坞的“升级”之路

 

 

 

实际上,万达在好莱坞已经“深耕”三年。

 

基于构建万达影业的全球帝国版图,国民公公在海外的“买买买”早已上路,且瞄准的猎物都“来头不小”:

 

第一步:2013年,万达以26亿美元全资并购了当年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并让它成功在美国上市。

 

 

 

美国AMC影院公司是排名世界第二的院线集团,旗下拥有346家影院,共计5028块屏幕。其中IMAX屏幕120块,3D屏幕2170块,是全球最大的IMAX和3D屏幕运营公司。

 

第二步:今年年初,万达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收购了电影制片公司美国传奇影业。

 

 

 

美国传奇影业虽不是美国最大的影视公司,但过去10年里,每年它都能够有全球票房排名前10的影片问世,包括《蝙蝠侠》系列、《盗梦空间》、《侏罗纪世界》、《环太平洋》、《超人:钢铁之躯》等,已在全球累计获得超过120亿美元的票房。

 

至此,万达进军电影制片领域,从而成为首个拥有好莱坞大型电影公司的中国企业。

 

第三步:两个月后,AMC出资11亿美元并购美国卡迈克院线。

 

这笔交易又使万达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电影放映商。

 

第四步有些坎坷:今年7月份,万达与维亚康姆就收购维亚康姆所持有的派拉蒙影业的股份进行了谈判,但随着维亚康姆前总裁菲利普·多曼的出局,这一交易搁浅。

 

近日外媒报道,万达集团以1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电视直播制作商之一Dick Clark Productions(简写为DCP)的交易接近达成。

 

不清楚这家公司何许人也的各位,笔者在此科普一句:该公司是著名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曾制作了众多颁奖典礼,包括“全美音乐奖”、“金球奖”以及“好莱坞电影奖”等。

 

尘埃落定,DCP将成为万达收购的第二家好莱坞公司。

 

经过几番豪掷巨款大笔收购,基于中国电影下游逆流而上拓展全线业务链的万达在各端口的布局已见雏形,可万达掌门人王健林的野心明显不止于此

 

早在今年8月,他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就表示,万达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好莱坞举足轻重的“六大”电影公司(即,派拉蒙、环球、20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哥伦比亚、迪斯尼)之一。

 

之前在CCTV《对话》节目中,他也坦言,“只要标的公司适合我们,我们开出的收购金额没有上限”——简直是在它们家门口摆了个巨大的胡萝卜,引诱猎物取而食之。

 

 

 

 

 

胡萝卜:万达激进收购引美媒警惕

 

王健林从不掩饰对“六大”公司的野心,但如此重金求购连番得手,万达激进的国际化道路受到质疑:对这位中国首富从期待已久的“终于来好莱坞”到现在的“Aggressive Moves”,如此态度转冷,美媒只花了不到十个月的时间。

 

 

 

而美国政府的反应则更激烈:

 

10月4日,美媒发布了一篇报道,称“不是每个人都高兴”。包括美国众议院16个国会议员,上个月要求美国政府问责局调查万达集团对美国传奇影业和AMC等一系列的大宗收购,担心“中国资本掌控美国大部分媒体,可能对好莱坞电影进行题材审查和用于意识形态宣传”。

 

众议员吉姆·库尔贝森致函司法部,敦促他们再次看看《外国人代理登记法》,他特别提到万达的娱乐购买以及他们被用于“宣传目的”的可能性。

 

据美媒报道,美国政府已开始做出反应:“10月4日,政府同意了16名国会议员的请求,审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法律权力,审查外国交易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这一应对措施一定程度上由万达的购买狂潮触发。

 

 

 

 

对此,万达北美发言人声称:“不仅向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提交相应的文件,万达也将继续遵守适用于美媒和娱乐投资有关的所有美国法律”,从程序上、材料上愿意配合认证自身行为的合法性。

 

然而,电影制作人约翰·戴维斯则对《泰晤士报》发声:“如果他们(万达)这样做,人们会停止看电影”,“中国公司都是由利润动机驱动的”。所以不可能为了宣传目的妨碍赚钱,他对美国这种“宣传威胁论”持怀疑态度。

 

 

 

洛杉矶投资银行家Lloyd Greif也认为,好莱坞这些公司并不是作为外国的宣传工具出售,这是一种过度解读。

 

另外,美媒提出的另一个角度上的威胁:“万达CEO王健林的目标是颠覆美国流行文化的影响力,企图改变西方人制定规则的世界”,Lloyd Greif对此认为,毫无疑问中国在娱乐业中日益增长的力量将影响好莱坞制作的电影种类,一定程度上驯化作品生产;而好莱坞公司也有所图:摆脱中国每年34部外片引进的名额限制,通过合作增加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对此,王健林也曾解释:“我们不是在入侵”,而是为了一起赚钱。

 

 

 

挠破头:金主与雇员能否翩然共舞

 

 

据悉,万达、华谊兄弟、阿里影业都在海外爆买,中国影视资本活生生演绎了出海三大路径:前有华谊兄弟在海外合纵连横,投资美国STX、韩国Show box、罗素兄弟,后有万达院线海外“买买买”,阿里影业战略投资斯皮尔伯格创立的影视内容制作公司Amblin Partners。

 

路子不同,所图不同。

 

王健林


 

其中,万达通过干脆利索的“买买买”是不是就能实现好莱坞梦?

 

这梦里,作为金主的万达和作为雇员的被收购方,两者是不是真能优势互补、联手共赢?这个问题还得持续观望。

 

金主要话语权,好莱坞要钱

 

因为,对万达来说,以院线为基石,从下游的院线向上游布局整个影视行业产业链,在自己生产内容或者直接并购优质内容商之间,显然后者是最佳选择。

 

近年来,资本强势涌入中国电影市场,电影产业经济快速膨胀,今年暑期档400多部影片轮番轰炸,但罕见爆款。万达注入资本,领头涉足影视产业,若能在最短时间取胜于内容,通过收购上游影视公司,直接拿下被收购公司的所有IP和经验。不仅能最快转型实现其文化产业布局,更能加固其在国内电影市场的地位。所以,“买买买”势在必行。

 

不光为了自身利益,今年8月23日,王健林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也曾谈到:“我的目标是收购好莱坞的公司,并把他们的技术和电影生产能力带入中国”,这种借鉴将有利于中国的电影制作。

 

 

 

笔者也认为,一旦中国资本实质性地进入国际市场,国内电影公司借此不仅能通过全球票房分账获得高收入,还能与海外的优质资源建立联系,以进一步开发渠道及产业链。

 

万达不断扩大其在全球电影产业的版图,无论是影视内容制作的上游环节,还是营销放映的下游环节,都是为争取世界电影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一步步做了铺垫。

 

年初,在万达收购美国传奇影业的发布会现场,王健林就豪言,“现在全球电影市场话语权基本上由美国几大公司掌控,这个格局靠谁来改变,就是靠我们一点一点来改变。”

 

 

 

这一发声对国人来说无疑振奋人心,可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奉劝金主们冷静和理智:毕竟对好莱坞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中国的钱和电影市场。更多的是把中国投资者当作“金主”,而不想向中国投资者开放核心体系。所以,收购了这些公司,究竟能不能真的学到其中的“技术和电影生产能力”,并缩小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还要两说。

 

 

收购后能否完美磨合是难题

 

 

除了这种担忧,美媒更指出好莱坞的一个“光荣传统”:“吃人不吐骨头”。

 

国际投资第一波大潮来自1989年的日本,索尼为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及其姐妹公司TriStar Pictures支付了34亿美元。但最终,索尼因为这次收购至少损失了30亿美金。

 

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日本松下也不曾好运。1990年,它购买了Lew Wasserman的MCA Universal——后来改名为环球影城,希望利用工作室的内容和主题公园推动其电子产品的销售。但随着日本经济衰退,松下不得不减少投资,仅在五年后就将其转手他人。虽然大环境因素不可忽视,但跟公司运营肯定也脱不了关系。

 

Jean-Marie Messier是法国电力公司Vivendi的前首席执行官,他于2000年在好莱坞购买了Seagram,该公司从松下收购了Universal。然而最终,他还是被公司董事会开除,那些年积累的业务也都泡了汤。

 

大量其他国家买家的悲惨经历在前,中国买家是否继续充当好莱坞笑话中,土豪却天真的海外投资者这一角色还不能下定论。

 

 

 

据美媒报道,一位银行家曾表示,在收购好莱坞公司的这盘棋局中,日本买家追逐的是电影公司的资产盈利,而中国则主要为了提升自身内容创造水平。

 

他认为,中国投资者们在美国好莱坞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因为“王健林们”经过分析设立了战略并规划了长期的重点发展方向,这满足了成功的大部分需求。报道称:10年内,“六大电影公司的其中两个可能会有中国人的名字。毕竟中国市场太大,中国人在电影创作中,学习讲故事的欲望太大”。

 

但笔者以为,这种成功的前提,首先要中国买家克服其他投资者之前购买好莱坞资产所面临的文化挑战、公司经营管理层面的困难,并平稳度过磨合期。

 

如今已有外媒爆料:“到目前为止,王先生(王健林)非常乐于见到,将总部高管置于万达僵硬的经营结构下,并由美国高管管理他收购的西方娱乐业务。”

 

一位离职的万达前高管曾对美媒表示:“万达是个资源富饶的大平台,但它的管理风格逼疯了那些想要制作优秀电影的人”

 

 

可供参考的是,收购AMC后,王健林快速地跟进了公司的IPO,尽管公司发言人称:“AMC剧院完全由美国管理团队在堪萨斯城的总部运营,万达没有参与AMC的任何日常运行,也不做关于哪些电影在AMC剧院中播放的任何决定”,但前首席执行官Gerry Lopez吐露,比起做公司的主席,王健林对AMC的经营更有兴趣:“IPO期间的每个决定都由他一个人完全掌控”。

 

 

 

但似乎也有例外。

 

美国传奇影业留任的董事会主席兼CEO托马斯·图尔也曾对美媒表示:自己将继续经营日常业务,并称:“王先生坚持我们的自主经营,继续以我们一贯的方式运行。”

但南加大美中关系研究院院长Clayton Dube对此的理解则是:“尽管万达号称自己’不知道如何制作好的电影,想学习’,但我们在万达看到的是,他们只想把像’传奇’这样的公司收入麾下,但却并不想运营它们”。 实情如何,咱边走边看。

 

写在最后

 

 

 

 

王健林出手阔绰,已经被视为美国影业与利润丰厚的中国电影市场之间的一座桥梁。

 

中国资本挥戈西上,外媒更忧虑的是金钱驱动好莱坞公司“卖身”,进而导致话语权中心的转移——威胁好莱坞在全球商业和文化领域的支配地位。

 

从眼前看来,“花钱吃现成”的万达攻城略地之时,能不能顺利消化这些好莱坞影业巨头并达成自己布局全球电影市场的初衷,则是笔者最担心的。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