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工作以来,市民接种需求连日提升,武汉各区(功能区)均增设接种门诊,还为有需要的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增设临时接种点,或将移动接种车开到社区、单位办公地点附近提供上门服务,方便市民尽快接种。
近期,根据武汉市实际情况和防控工作需要,18岁以上人群均可通过电话、现场或线上预约,按照约定时间完成疫苗接种。
在探访中,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少数市民面对新冠疫苗接种,仍存在观望、等待、犹豫情绪,“这可能导致错失疫苗接种和健康保护的最好时机”,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杨小兵认为,存在“疫苗犹豫”既会增加个人健康风险,也使得人群免疫屏障的建立滞后。
“疫苗犹豫”是全球健康面临的十大威胁之一
什么是“疫苗犹豫”?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免疫预防部主管医师张蕃介绍,疫苗犹豫是指对疫苗接种持有抵触或犹豫的态度,延迟或者拒绝接受疫苗接种服务。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列出全球健康面临的十大威胁,“疫苗犹豫”名列其中,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信息误导、自满情绪、怀疑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疫苗接种便利程度或费用等。
接种疫苗是有效保护个体、人群的重要手段
“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接种新冠疫苗是尽早建立免疫屏障的有效手段”,杨小兵分析,少数市民存在“疫苗犹豫”的情况包括:认为武汉市疫情防控情况非常好,接种疫苗并不重要、紧急;担心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正常生活;认为新冠病毒“十分狡猾”,接种疫苗起到的保护作用不大;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做好日常个人防护措施即可;极少数人不信任疫苗安全而拒绝接种。
目前,我国使用的新冠疫苗均已按照规范开展了临床研究,获得了国家药监部门的批准,并通过严格检定后才能使用。在疫苗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求定时监测、记录温度,确保新冠疫苗在储存、运输全过程中处于规定温度环境和运输的相关要求。
张蕃告诉记者,在接种过程中,各级疾控部门加大了人员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从事接种工作,通过规范操作来充分保障疫苗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我省建立了全人群疫苗全程追溯系统,各接种单位及时准确地向省级追溯系统报告规定的接种个案信息,做到疫苗全程可追溯,疫苗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她提醒,从感染风险上分析,虽然我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仍然存在疫情输入和局部流行风险,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如果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就有患病可能,部分人群患病后可能比较严重。因此,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能够对个体进行有效保护,对人群也能形成有效保护,接种疫苗能够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
多位专家均呼吁尽早接种
去年,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组织专家研讨并形成《应对疫苗犹豫的广东专家共识》,达成的5点共识:履行法律规定,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开展上市后监测;加强风险沟通,传递正确信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疫苗可及性;加强专业培训,提升疫苗信心。
杨小兵认为,我市新冠疫苗接种已面向18岁以上成年人群,只要是年龄、个人身体状况符合接种要求的市民,都要尽早接种,倡导“拒绝疫苗犹豫,我接种,我健康”“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社会风尚。
3月24日,来汉参加中国耐多药结核病超短程方案研究启动会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媒体采访时发出呼吁,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今年1月,张文宏本人已接受新冠疫苗第二剂次接种。“今天不接种,明天可能队都排不上”,张文宏认为,全民接种疫苗能为国家建立起强大的免疫屏障,对于个人、家庭及世界恢复正常秩序都有利。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赵子晗 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