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作为新能源车企的先驱,从2010年上市至今一直处于舆论焦点,市值超越传统车企的同时也是被做空最多的公司。而近一个月从计划私有化到放弃退市,公司高管的离职等事件使得特斯拉再次被推向舆论风口。
一个月内股价变动百元,特斯拉不太平
近两个月,特斯拉几乎占据了每天汽车板块新闻的头条,从8月7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放出消息,打算让特斯拉退出股票市场,对于公司股票长期被空头做空,私有化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随后特斯拉股价大幅波动一度上升至379.7美元,继而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8月24日,马斯克宣布放弃退市计划,除了因为股东不希望特斯拉私有化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特斯拉当前需要将重心投注于保障Model3车型的大批量生产,从而为公司实现盈利;在宣布私有化的一个月,9月7日,加入特斯拉仅一个月的首席财务官戴夫莫顿及加入特斯拉满一年的人力资源主管加比托莱达诺宣布辞职。企业高管的人事变动使得特斯拉股价大幅下滑,跌至263.24美元,短短一个月内,特斯拉的股价变动百元。企业面临产能不足、人员流失、汽车事故多发、现金流紧张等难题。
第二季度营收高速增长,净亏损再度扩大
根据特斯拉公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情况来看,2018年Q2特斯拉营业收入高达40.02亿美元,较2017年同期的27.90亿美元增长43%,高于分析师预期特斯拉2018年Q2的营收39.2亿美元,然而特斯拉2018年Q2的净亏损却从2017年同期的3.36亿美元再度扩大至7.18亿美元。
特斯拉第二季度的营收高涨主要是因为这一季度完成了新款车型Model3的交付。根据特斯拉营业收入的结构情况来看,特斯拉2018年Q2总营收中来自于汽车业务的营收为33.58亿美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23%,其中,汽车销售业务的营收为31.18亿美元,汽车租赁业务的营收为2.40亿美元。
研发费用投入大,新车产能却不尽人意
特斯拉自成立以来,其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0%-20%之间,近两年研发费用占总体比重更是上升至30%-40%,远远超过传统整车厂。特斯拉2018年第二季度运营支出为12.40亿美元,其中,研发支出为3.86亿美元,高于2017年同期的3.70亿美元;销售和行政支出为7.51亿美元,重组和其他支出为1.03亿美元。
特斯拉目前的盈利计划在于Model3,而汽车交付量是衡量公司获利最重要的指标,然而特斯拉在新车型Model3的交付量却一直不尽人意。Model3于2016年亮相美国市场,2017年开始实现交付,原计划2017年9月产量达到1500辆,但是实际只生产260辆,交付量仅222辆,原因在于特斯拉加州的汽车工厂和内华达州的电池工厂高负荷运行,新车产能遭遇瓶颈;2017年第四季度制定的每周生产5000辆台Model3的目标推迟到2018年第二季度才终于得到实现。可在此期间,2018年4月,马斯克表示Model3的交付将推迟6-9个月后,当月有约18%的Model3开始退款。
特斯拉2018年第二季度的交付量为40740辆,创下公司自成立以来的最高记录,得益于Model3的产量终于开始提升到可观的水平。2018年Q2,特斯拉Model3的交付量为18440辆。特斯拉预计,Model3的周产能将在2018年下半年内达到6000辆,并将在2019年达到周产能1万辆。
中美贸易战加剧,中国区业务能否带来预期所想
近几年来,特斯拉在华销量快速增长,2017年特斯拉中国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0.27亿美元,占总营收的17%,中国已成为特斯拉除北美外的最大单一市场。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超过142万辆,而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售量高达77.7万辆,占全球销量比重超过50%,足以表明全球5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处在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规模在未来5-10年仍保持高速增长。对于特斯拉而言,渗透中国市场将会给其带来丰厚的盈利。
从2018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取消对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特斯拉借此机会成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车企。2018年5月,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获得营业执照;两个月后,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于上海临港(600848)地区;到了9月,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扩增,经营范围新增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可以预见,未来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将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目前特斯拉的车型无论在动力系统、智能系统,还是内外饰设计,均完胜国内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车型。
然而近期中美贸易战似乎出现加剧的情况,中国之前对所有进口外国汽车的关税降至15%,但对美关税上调25%,因此中国进口特斯拉关税高达40%!特斯拉只能通过提高售价来抵消部分关税影响,价格的上升使中国消费者望而却步,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与利润必然存在一定下滑的风险。目前,特斯拉计划通过增加在北美和欧洲销量来抵消中国地区销量下滑的影响,然而在中国这一全球增长最快新能源车市场的销量下降定会对公司的营收增速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