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最新的资源,请记住我们的网站:www.520yanqin.cn 

2016.11.4 广告位置出租

作曲家谷建芬:把古风古韵写进童谣

作者:东东笑话网2018-10-11 18:36类型:互联网动态 已有63人围观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把古风古韵写进童谣

  我就是希望孩子们通过传唱这些歌曲,理解和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把这些歌曲称为“新学堂歌”。这些歌为孩子们和他们的祖辈架起了情感沟通的桥梁,也让当下和历史得以联结。——谷建芬

  13年前,我退休了。从事了一辈子音乐创作的我,当时听到周围不少人讲:“现在的孩子都没有歌唱了。”那些话,像针一样,刺痛了我的心。看看电视上播的、社会上唱的,都是什么歌啊?没有多少是适合孩子唱的,还有一些简直是在污染孩子们的耳朵。出现这种情况,音乐人是有责任的。因此,写了一辈子歌的我,决定将流行歌创作弃置一旁,全身心为孩子们写歌,只为孩子们能听着美好的歌声长大。

  为孩子们写些什么样的歌呢?既然是给年幼的孩子唱的,就应该具有启蒙作用,这种启蒙必须源自文化本体,形式简单、内容深刻且适合传唱。于是,我把目光投向那些千百年来久诵不衰、既朗朗上口又意蕴丰富的中华文化经典作品。刚开始,我试着为大家熟悉的一些古诗词谱上曲子,共谱了6首。出发点很简单,就是希望孩子们通过传唱这些歌曲,理解和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把这些歌曲称为“新学堂歌”。

  《游子吟》是第一批“新学堂歌”中的一首。我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在录音棚里听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唱《游子吟》的情景。我本以为孩子们会嫌节奏太慢,打算把速度提快一点,不料一个小姑娘说,“奶奶,不要改,这像是我姥姥唱过的歌”。听到这句话,我很欣慰。这说明“新学堂歌”为孩子们和他们的祖辈架起了情感沟通的桥梁,也让当下和历史得以联结。

  为经典古诗词与传统文化典范诗文谱曲,既面临着音乐语言设置、文化解读、传递方式等困难,还要兼顾孩子的声线条件和理解能力。我通常先选出那些大众辨识度高、教育意义强、文化代表性强的诗文经典,再弄懂诗文中的文化意义、哲学理念、思想内涵、民族精神,然后才能决定谱入怎样的情绪与情感,设置何种音乐语言。为了打破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界限,我将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音乐、地方音乐、古曲音乐、西洋音乐、现代音乐等一切符号,都化身为最原始的元素,再将这些元素重新提炼成音符、节奏和旋律,进而完成全新的音乐语言设置。

  孩子们虽然喜欢这些歌,但要推广起来却不容易,想把它们加入中小学的教学大纲更难。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家人的支持下,一边为孩子们创作,一边进行推广演出活动。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没有人愿意资助,“新学堂歌”的录制一度中断。幸好有老伴和女儿一直支持我。可2015年,先是老伴去世,8个月后女儿又走了。亲人的离开,让我悲痛欲绝。此后一年多时间里,我每天都呆呆地坐在钢琴前,却一个音符都写不出来。后来,一些怀孕的准妈妈跟我说,她们每天都要给肚子里的宝宝听“新学堂歌”。这让我很感动。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停下,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我得继续做这件事。

  从2005年到2017年,12年时间,我共创作了50首“新学堂歌”。这些年,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办一场专门的“新学堂歌”音乐会。12年中,为这事,我和家人曾去敲过很多门,求过很多人,可一直没人理会。2017年5月,在时任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宋官林的支持下,重新编排的“新学堂歌”音乐会终于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上演。当时,看着60多个小朋友,用他们稚嫩的声音在舞台上将“新学堂歌”唱响时,我落泪了。我对宋官林说:“我真的要跪下给你磕头!”激动、高兴、感慨、释怀……那种心情真是说不清。

  我今年83了。想想我都这个岁数了,人老了,总有走的一天。在中国,要走的老人总要在最后一刻把儿女叫到跟前,嘱咐一些事。于我而言,这最后的事要嘱咐给全中国的人听,我多希望大家多想想孩子的事,而别只在“六一”这一天才想到孩子。

  (作者:谷建芬,系我国著名作曲家,被誉为“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通俗音乐创作者和奠基人”,代表作品有《采蘑菇的小姑娘》《歌声与微笑》《那就是我》《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烛光里的妈妈》等,退休后,一直从事“新学堂歌”的创作和推广工作。)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