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村是辽宁西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一个小山村。去年,我还和这个小山村没啥关系。现在,我的工作日记里全是这个小山村的情况,哪个贫困家庭养了几只鸡,哪个贫困户身体怎么样……
从今年3月担任第一书记起,开始“全日制”驻村,挨家挨户走遍了全村,我这个80后肤色变黑了,说话嗓门儿变大了。乡亲们不觉得我是省直机关的干部,都说我是自家人。
笔记本、调查表和照相机是我出行的三件宝。一个月里,我走遍了全村7个自然屯、11个村民组。一系列制约村里的难题摆在面前:这个合并村贫困户较多,绝大多数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因病、因残或供养学生负担重而致贫;村子自然条件差,连年干旱少雨,粮食减产,农民歉收;基础设施薄弱,硬化路面进度差,路灯、方塘几乎没有;集体经济薄弱。
面对困难,不能退缩。我和村干部一起探索乡村振兴的办法,我们觉得突破口还是在党组织建设,党组织强了,大伙儿才有凝聚力,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我的日记上,记录着扎兰村全部59名党员的名字和具体情况。来到村里,我第一时间入户拜访老党员、老干部;建立党员微信联络群和“扎兰新貌”微信公众号。我的“娘家”、省人社厅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厅机关12个党支部将支部活动定在本村,结对帮扶贫困家庭。
修路、壮大村集体经济……目标有了,关键在能不能落实、怎么落实。
扎兰村两条乡间路都是砂石土路,17处过水路面。多年来,道路不畅,雨天更难出行。我们经过与上级交通部门反复沟通,为村里争取到了修建7.6公里“四级公路”路面硬化工程;经过与县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到了路基改造资金40万元。
村里要发展,规划得到位。通过努力,我们寻求到沈阳建筑大学的支持,免费为扎兰村制定乡村规划,涵盖村容村貌、种植养殖结构、资源开发等内容。经过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探讨研究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村里已筹建起扎兰波罗集体合作社、杂粮精包装专业合作社,探索成立矿泉水厂,依托村现有小米、矿泉水等资源,打造“扎兰波罗”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
扎根农村的深度,决定了民心民情的温度。短短数月,我从机关干部转型成了村第一书记;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群众身边;从被村民质疑,到受到信任;扎兰村党支部也被评为全县先进党组织……这些变化,让我更有底气了。对于未来,对于扎兰村的发展,我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何 勇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