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前三季度国内小麦市场价格总体下跌,前三季度国内小麦市场价格总体呈现持续下跌态势,其间可分为持续回落大幅下跌低位运行-快速上涨-平稳下跌-稳中趋弱六个阶段。
第一季度,关内地区小麦市场价格持续小幅回落态势。自1月份小麦市场价格走软以来,第一季度小麦、面粉市场需求低迷的状况一直没有缓解;从供给情况来看,由于去年主产区农户惜售小麦,大量小麦仍然留存在农户手中,同时基于对冬小麦增产预期的提高,收储企业、经销商及农户在此阶段出售小麦的积极性较高,供过于求使得粮价持续回落。
进入4月份,关内地区小麦市场价格呈现快速回落走势。其中河南及山东地区下跌幅度高达80-120元/吨,山东南部地区中等硬白麦出库价格从月初的1550元/吨快速跌至下旬的1440元/吨,河南北部地区出库价格也由1540元/吨下跌至1460元/吨。其原因:首先,随着农发行加强粮食经营企业贷款资格管理工作的逐步进行,面临夏粮收购的企业为了顺利通过新年度粮食收购资金贷款的资格认证,均在努力筹集资金归还上年度农发行贷款,主要表现就是积极展开库存粮食的销售工作,由于各省农发行工作进展程度不同,各地企业出库力度不同,但都造成了当地粮价的下跌;其次,受当时铁路系统体制改革影响,整体表现为运力不畅,关内地区小麦外运进程因此受阻,外埠采购需求降低使得关内地区小麦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表现更为突出,从而进一步影响夏收前的小麦价格走势。
4月下旬,国家粮食局就国有粮食企业小麦销售出库进度加快、小麦价格呈现反季节性下跌趋势等相关问题,发布了做好小麦购销工作和稳定市场价格的紧急通知。收储企业在政策的引导下逐步停止小麦出库活动,同时,粮价持续低迷也使得农户惜售心理增强,这使得小麦上市数量呈现减少态势;在此期间,制粉企业受面粉销售不畅的影响,采购小麦数量很少,小麦购销数量达到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市场处于供求平衡的状态,粮价整体保持稳定。
夏粮上市初期,湖北及河南南部地区新麦收购价格低开低走,购销曾一度陷入僵持状态。为做好夏粮收购工作,同时稳定粮食市场价格,6月24日,国家七部委联合发文,要求中储粮总公司采取先轮入的方式,在夏收期间收购650万吨小麦作为临时储备,河北、山东、河南地区中等白麦挂牌价不低于1440元/吨,江苏、安徽、湖北红麦价格不低于1380元/吨。受此影响,北方地区小麦市6场供需状况在6月底出现了明显变化,供应数量相应出现不足,从而推动收购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其中以粮价较低的河南地区涨幅最为明显。进入7月以来,河南、河北、山东小麦收购价格迅速拉近,河北中部与河南北部地区中等硬白麦出库价差由100元/吨降至40元/吨。
7月中旬,北方地区小麦市场价格呈现平稳回落态势。随着政策对市场收购价格的支撑作用逐步减弱,小麦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再度占据主导地位,关内地区粮价跌破夏收前的水平,创前三季度新低,市场各方观望心理加强,从而进一步对后期粮价走势产生影响。
8月中旬以来,关内地区粮价整体呈现稳中趋弱格局。各省走势存在差异,河北地区粮价继续小幅回落,河南地区整体平稳,山东、江苏及安徽北部地区小幅波动。在此期间,华北黄淮地区收储企业小麦购销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市场采购主体局限在制粉企业,供应主体为农户及经销商。在8月份,我国玉米出口装船数量出现了明显下降,出口进度显然不如6-7月份。8月份我国小麦进口数量也降至较低水平。由于没有签订新的大宗玉米出口和小麦进口合同,我国今年后几个月的玉米出口量和小麦进口量都将较为有限。
9月中旬以来,由于秋收和秋播临近,农户出售小麦的进度放缓,加之收储企业出库量有限,小麦供应量与制粉企业采购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粮价逐步趋稳。在9月份,北方地区小麦价格处于平稳态势,虽然长假在月底到来,但面粉需求的增长并不明显,也没有带动小麦价格出现上涨,局部地区的小麦价格还有所下跌。
当前关内地区普通小麦市场价格位于近六年以来较高水平1999年5月,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呈现持续大幅回落态势,其中河南地区普通小麦出库价格从1400元/吨快速下跌至近六年最低点940元/吨,主要是由于国内小麦市场供求关系出现明显改善。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1998/1999年度国内小麦产量为1.097亿吨,1999/2000年度国内小麦产量高达1.14亿吨的近几年最高水平,市场新增供给大幅增加,而消费总量变化不大,总体保持在1.09亿吨左右,供过于求使得在1999年5月至2000年5月期间粮价跌幅达三成。
2000年6月至2003年9月期间,国内小麦连续出现供需缺口,库存水平逐年下降,前些年积累的库存在此期间得以消化,小麦供求格局逐渐向趋于平衡的方向转化,粮价变化幅度较前期明显缩小,河南地区中等硬白麦出库价格在1000-1100元/吨区间震荡。2003/2004年度国内小麦产量大幅缩减至8650万吨,而年度消费总量仍然保持在1.08亿吨水平,年度供需缺口达2000万吨。
2003年10月,供给偏紧推动关内地区小麦市场价格出现快速大进入幅上涨走势,在2004年3月期间创近六年最高价位,河南北部地区中等硬白麦出库价格从1080元/吨快速上涨至1650元/吨,五个月内涨幅高达53%。
最近两年国内小麦连续丰收,同时进口数量增加,新增供给数量呈现明显增加态势,而消费总量则逐年递减,虽然目前年度内小麦产需之间仍存在缺口,但缺口明显缩小,粮价因此在近两年出现回落。在今年的采购过程中,收储、加工企业的观望心理增强,也影响了小麦市场的价格走势。当前小麦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明显回落,关内地区小麦价格同比普遍下跌一成,但仍保持过去六年以来的较高水平,河南北部地区集中出库价格普遍高出过去六年平均水平一成。
2005年第四季度关内地区小麦市场价格走势预期整体趋弱供需状况为左右小麦价格后期走势的根本性因素,但农户心态、储备轮出、运输状况及其他因素也将通过调整供需关系对粮价走势产生阶段性影响。虽然小麦生产连续两年获得丰收,但2005/2006年度我国小麦产需之间仍然存在缺口,加之进口量大幅缩减,年度消费总量大于新增供给数量的态势将连续第六年出现。在此情况下,国内小麦价格明显下跌的可能性很小,今年第四季度粮价总体稳中趋弱,间或出现震荡的概率较大。
首先,第四季度国内小麦市场供给依然充裕。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5/2006年度小麦产量预期达到9600万吨,较统计局公布的上年9195万吨产量增长405万吨,增幅为4.4%,其中冬小麦产量9100万吨,同比增长479万吨,增幅为6%,而预计2005年春小麦产量为516万吨,同比减产58万吨,增幅为10%。播种面积明显提高、平均单产略微下降、总产小幅提高是对我国今年小麦生产形势的基本概括。同时预计我国2005年小麦进口380万吨,较2004年减少343万吨,减幅为47%;预计小麦出口25万吨,同比下降53万吨,降幅为68%。小麦生产连续两年获得丰收,市场供给明显增加,但采购主体由于收购资金有限,同时去年8月至今粮价持续回落也增强了采购者的观望心理,因此今年新粮上市期间,中储粮托市收购650万吨临时储备也并未形成抢购局面,主产区小麦上市进度较粮改前明显放缓,上市进程延长使得第四季度国内小麦市场供给相对充裕。供应主体的销售心态也将对后期粮价走势产生进一步影响。
其次,第四季度国内小麦市场需求依旧低迷。一方面基于今年粮价持续走低,当前关内地区收储企业商品小麦库存数量较大,第四季度采购数量将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最近几年制粉企业小麦消费需求基本稳定在9000万-9100万吨水平,并且随着膳食结构的调整,近两年面粉消费需求季节性变化逐渐趋弱,淡旺季界限日趋模糊,因此第四季度面粉厂小麦采购需求相对保持稳定。总体来看,今年后期国内小麦需求不会出现明显增加。
第三,农户心态成为左右粮价走势的关键因素。基于粮改工作的进行,国有粮食企业职能的转变,关内地区农户及经销商更多地扮演起收储企业的角色,从而使得其销售心理成为影响粮价走势的关键因素。今年农资产品价格的上涨使得种植成本同比平均提高近两成,而粮价同比下降一成,新粮上市初期主产区农户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惜售心理,从而使得当前手中留存的小麦数量仍处于较高水平;随着秋粮收获工作的结束,关内地区农户对夏粮及秋粮后期走势的判断,将直接影响其优先出售小麦抑或玉米的积极性,从而对第四季度小麦供应量及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另外,随着经营风险意识的增强,关内地区经销商在新粮上市时收购的小麦数量有限,目前来看对第四季度的粮价走势影响不大。
第四,储备轮出将成为打压粮价的潜在因素。目前我国小麦库存主要集中于华北黄淮地区,其占全国小麦库存总量的比重将近七成,其中河南省小麦库存比重在华北黄淮地区最高,其占全国小麦库存的比重超过两成。今年4月下旬,国家粮食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级粮食部门特别是小麦主产区的粮食部门,适当控制库存陈粮的销售节奏,同时要求在新小麦上市前后,停止中央和地方储备小麦的集中拍卖活动,当前关内地区国有收储企业普遍存在小麦库存的压力。因此,关内地区储备轮出及老粮拍卖将在第四季度成为打压粮价的潜在因素。
第五,运输状况是影响麦价走势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小麦流通主要依靠铁路及公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不仅铁路运输出现瓶颈效应,公路运输也日趋紧张,运费也呈现上涨态势。当前,国内运力紧张态势依旧,秋粮的陆续上市将加重运输压力,从而使得关内地区小麦外运难度依然较大,其对后市主产区粮价的打压作用不容忽视。当前关内地区玉米与小麦市场价格呈现不同走势,玉米价格走强使得小麦弱势表现得更为明显。秋收、秋种过后当地农户可能会惜售玉米,同时将有一个出售小麦的过程,供应主体将率先打破当前购销僵持的格局。在制粉企业采购需求基本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供求关系的改变将促使关内地区小麦市场价格在10月份出现下跌,但种植成本又将制约下跌空间。
第四季度国内小麦市场将保持供过于求的格局,粮价总体稳中趋弱,间或出现小幅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