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最新的资源,请记住我们的网站:www.520yanqin.cn 

2016.11.4 广告位置出租

1979,西方交响在中国

作者:东东笑话网2018-12-19 17:00类型:互联网动态 已有175人围观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1979年,梅纽因在北京的音乐会后,中央乐团向梅纽因赠送礼品。梅纽因身旁依次为指挥家韩中杰和乐团团长李凌。

1979年,梅纽因在北京的音乐会后,中央乐团向梅纽因赠送礼品。梅纽因身旁依次为指挥家韩中杰和乐团团长李凌。

1979年,波士顿交响乐团来华演出,图为首席西尔沃斯坦(右)与中央乐团的两位首席杨秉荪(中)和范圣宽(左)。

1979年,波士顿交响乐团来华演出,图为首席西尔沃斯坦(右)与中央乐团的两位首席杨秉荪(中)和范圣宽(左)。

1979年10月,柏林爱乐乐团来北京演出时与中央乐团一起排练“贝七”,图为李德伦向卡拉扬赠送礼品。

1979年10月,柏林爱乐乐团来北京演出时与中央乐团一起排练“贝七”,图为李德伦向卡拉扬赠送礼品。

  卜大炜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是古典音乐在中国强势进入人们视线的一年。这一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连串世界级指挥家、演奏家和交响乐团访华,掀起阵阵热浪。从小泽征尔到艾萨克·斯特恩再到卡拉扬,通向古典音乐神秘百花园的大门就此向中国人完全敞开。

  小泽的“真情旋风”

  由于不断有迟到的观众入场,整个曲子,场子里就没有静下来,小泽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对此并不计较,埋头演奏。

  1979年3月,小泽征尔率波士顿交响乐团前来中国演出,在音乐界掀起了一股热潮。那次演出的规模和影响范围远超以往,在北京的首都体育馆和红塔礼堂演出了三场音乐会,吸引了全国古典音乐工作者,许多人抱着总谱来看排练和演出。首体音乐会前,波士顿交响乐团的乐手和中国的交响乐手进行了联欢,虽然语言不通但并不妨碍大家切磋技艺。那时的中国与西方音乐界隔绝多年,他们的演奏方式令我们耳目一新。波士顿交响乐团的乐手们也是有备而来,琴弦、哨片、号嘴,甚至一摞一摞的乐谱慷慨相赠。这些当时在国内是珍贵难觅的。

  首体第一场音乐会以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开始。由于不断有迟到的观众入场,整个曲子,场子里就没有静下来,小泽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对此并不计较,埋头演奏。曲目中还有吴祖强等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对于这样一部不熟悉的大型作品,美国音乐家能迅速掌握并合作得滴水不漏,令中国同行赞叹不已。在首体的第二场音乐会,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约瑟夫·西尔沃斯坦从容地独奏了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他的演奏一点儿多余的东西都没有,完美无瑕。下半场,中央乐团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同台演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演出中,小泽肢体语言丰富的指挥动作收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兴奋的小泽便像获胜的运动员一样,跑向观众席招手致意。加演曲目有《白毛女》中的“扎红头绳”,其中的板胡独奏由大提琴家Martin Hoherman担任,老先生滑音、抹弦都用上了,一招一式学得惟妙惟肖。他也同样会作秀,在排练和演出中,拉完了独奏都会掏出一块大白手帕来擦额头上的汗,观众们见状更是掌声大作。加演曲目还有《星条旗永不落》,波士顿的同行们演奏起来是手舞足蹈,低音提琴手们挥动着双臂。最后一个音符刚落下,两个乐团的乐手比划着干杯的动作,相约在晚宴上一起喝上一杯,小泽征尔在掌声雷动中绕场一周向观众挥手。

  在红塔礼堂还举行了另一场音乐会,核心曲目是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的舞曲典雅轻快,其他乐章的悲剧音乐直探心底。音乐的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全曲一气呵成。第三乐章的高潮处,低音大号用“花舌”吹奏,处理得不同凡响。

  小泽征尔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到访,在中外音乐交流史上留下了重要篇章。来自两个文化背景的交响乐团不仅并肩坐在一起演奏经典曲目,两国演奏员、指挥家更有了难得的密切接触。中央乐团指挥韩中杰在家中接待小泽征尔,包饺子并彻夜长谈,这些都成为美谈佳话。小泽征尔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艺术水准自然毋庸赘言,但他们没有以师长自居,也没有西方文化至上的态度,却让我们从他们的演奏中得到了深深的启迪,无论是小泽征尔的指挥方式,还是乐团首席约瑟夫·西尔沃斯坦的独奏境界,以及乐团的合奏意识,都为我们的乐手树立了艺术参照。

  其后多年间,小泽征尔为中国人民带来许多难以忘怀的音乐,人们对他越来越熟悉了,也理解他当年在首体的那些“亢奋”举动,其实是发自内心的对中国人民的友好热情。小泽征尔是最热爱中国人民、最理解中国人情感世界的世界级指挥家。他的这种态度无疑也影响着乐团。音乐的交流最终是归于人与人的交流,小泽征尔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访华之所以成为“真情旋风”之旅,常被人谈起,也正在于此。

  艾萨克·斯特恩的大师课

  在对一个乐句的讲解中,斯特恩用big ball来比喻音乐的欢快情绪,这时,翻译感到有些迷茫:“大……球,这是什么意思?”又是李德伦解了围,说是“舞会”的意思。

  1979年6月,距邓小平访美不到半年,艾萨克·斯特恩成为改革开放后首位来访的西方大师级小提琴家,全国的专业小提琴家和青年学生都云集到了北京,大家就像过节一样。

  斯特恩在北京演出了两场,音乐会在红塔礼堂举行。第一场是协奏曲音乐会,上半场是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下半场是勃拉姆斯的协奏曲,由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协奏。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观看一位世界级大师演奏小提琴,“满台生辉”这个词真是为他而设,他的第一个和弦一出来,我就激动得有一种酒后不能自已的感觉。第二场是奏鸣曲专场,他演奏得比第一场更为精致。曲目有贝多芬的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弗兰克的奏鸣曲和德彪西的《亚麻色头发的姑娘》,这些曲目过去听过唱片,耳熟能详,但不过是雾里看花;并且也都拉过,但没拉明白。现在看了斯特恩的演奏,产生了马上要练琴的冲动。

  在正式演出前,斯特恩还举行了大师课。斯特恩真是热情,他手把手地向中国音乐家传授技艺,令人顿开茅塞、豁然开朗。在大师课上,青年小提琴家中的佼佼者唐韵专程从上海赶来,演奏了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斯特恩一针见血地指出演奏中的问题所在:演奏和弦时弓子压得太厉害了,应该横向拉的动作多一点。大师一点拨,唐韵的演奏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时,中国音乐教育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小提琴演奏在观念上有些偏差,演奏时“压”得很厉害,对于音色美缺乏追求,自从斯特恩来了以后,许多人改变了这种倾向。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