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合唱
《亚鲁王》的舞台形象
中国首部苗族英雄史诗合唱剧《亚鲁王》昨晚在贵阳大剧院上演。
《亚鲁王》是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反映了西部苗人创世与迁徙征战的历史,其主角“亚鲁王”是苗家世代颂扬的民族英雄,合唱剧《亚鲁王》就是根据这部民族英雄史诗改编而成。
此剧邀请了著名编剧、导演、词作家田真担任总导演,著名作曲家肖白担任音乐总监,著名词作家丁时光担任编剧,著名作曲家柴永兴担任音乐统筹,肖白、柴永兴、华建国、周正军担任作曲,著名作曲家刘聪担任钢琴伴奏写作,著名指挥家方玲担任指挥,青年钢琴家宋扬担任钢琴艺术指导。
贵阳合唱团部分团员与贵阳学院学生组成的合唱队为基本成员,邀请了陈昕、闫羽茹、李卿、朱娆、李进、吴双等歌唱家担任主演。集合了多方力量,将这一出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演绎得感人至深。
剧中,亚鲁王带领苗族先民曝霜露、砍荆棘,从中原迁徙时,遇到坏人的阻挠、也遇到爱情的甜蜜,最终,苗族人到达西南安身,而亚鲁王个人的悲壮也就成为了苗族人永远的记忆。
合唱剧用交响乐、咏叹调等形式,加入芦笙等乐器,演绎了大家从未见过的“亚鲁王”。据了解,这次试演跨出了用音乐形式塑造亚鲁王的第一步,在此之前,关于亚鲁王的传说仅有学术资料的整理、民间故事的收集,将亚鲁王搬上舞台,进行艺术创作,还是第一次。
据悉,亚鲁王史诗开始启动发掘工程以来,得到冯骥才等名家的参与,杨正江、余未人等专家学者对亚鲁王的史诗收集、民间故事的整理,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0年,《亚鲁王》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2月,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由中华书局出版。2011年5月23日,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申报的“亚鲁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李韵岳欢)
-记者手记
借英雄史诗
演绎别样“民族风”
“民族的才是国际的。”艺术并无国界。在此次《亚鲁王》的塑造中,合唱、钢琴伴奏、类似咏叹调的美声唱法……都为“亚鲁王”走向世界做了铺垫。
作为学习歌剧专业、扮演“亚鲁王”的主演陈昕,今年才从爱尔兰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回来,编剧丁时光毫不讳言,写亚鲁王的时候,自己的乐感就指向陈昕。“我脑海里的亚鲁王,就是陈昕的形象、陈昕的嗓音。”
在彩排现场,陈昕将恢宏磅礴的气势、沉郁悲怆的情感渗透于《亚鲁王》的演绎之中,感情充沛、引人共鸣。
陈昕认为,在目前这个阶段,原生态与西方音乐的“艺术性”还存在着差距。要走向国际,或许还得先从交响乐、美声唱法切入。
创作过《公元一九九七》、《相约98》的作曲家肖白,是《亚鲁王》音乐史诗的音乐总监。他在写作钢琴伴奏的时候,是“以交响乐的方式”来写的。它是听众既陌生又熟悉的旋律,充满了并不“顺耳”的不和谐和弦。但一听,就不是中国的戏曲调、不是《梁祝》那样的中国味,更不是殷秀梅式的“中国美声”,当然,和港台中国风更是大相径庭。
肖白仅仅是在合唱剧中加入了芦笙的独奏、皮鼓的伴奏,还有一些少许的念白。他觉得,这些就够了。
方玲在策划之初,就想以合唱为基础,做一个能“讲故事”的合唱表演。“这个念头算起来有十年了。在奥地利格拉茨的那一次世界合唱大赛,我们贵阳合唱团获得了金奖,但是仍然是传统的表演形式。”
五年前,她从提炼了“亚鲁王”形象的杨正江、余未人两位学者处,听到了“亚鲁王”的故事。苗族战士战死后,要以他的战马祭祀他,陪伴战士一起回“家”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方玲。
“我觉得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就发生在我们贵州,它可以代表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