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最新的资源,请记住我们的网站:www.520yanqin.cn 

2016.11.4 广告位置出租

透视中日贸易战

作者:东东笑话网2019-01-10 10:12类型:互联网动态 已有172人围观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今年4月,日本决定对中国出口的大葱、生蘑菇和灯心草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为期200天,直到11月8日结束。两个月之后,即在上星期,中国宣布采取报复措施,对日本的汽车、移动电话和空调设备征收100%特别关税。至此为止,中日摩擦加剧,双边贸易关系濒临恶性循环的边缘。

  日本当时决定对中国三种农产品实行进口限制,时间正好是在大选前夕。自民党企图以保护本国农民利益的口号和行动,来拉拢农协和农村选民的支持。北京方面虽然对这一行动表达了强烈不满,但考虑到日本政治选举的环境,故而没有立即采取反击措施,只是希望通过谈判予以解决。

  苦口婆心与得寸进尺

  对北京方面给予的这种“照顾”,东京当局其实也心领神会,但就是毫无回报之意。恰恰相反,在此后一个多月的谈判中,日本的立场变得越来越强硬,不仅不同意取消限制措施,反而企图得寸进尺。

  6月初,APEC在上海举行部长级会议,讨论贸易自由化问题。几乎在此同时,中日两国代表在北京就双边贸易争执进行谈判,但结果还是不欢而散。在此过程中,日本舆论趁机对双边贸易纠纷大肆渲染,致使作为APEC会议东道主的中国感到难堪。6月6日,中国外经贸部长石广生向新闻媒体表达了不悦,并同时透露,外经贸部已经准备了价值1亿5000万美元的报复清单。

  但是,在石广生发出威胁之后,中国外经贸部仍然没有采取行动。这种情况不仅说明中国不希望因报复措施而导致两败俱伤,而且还说明,尽管谈判非常艰难,但北京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可是,两天之后,日本以禽流感为由,再次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禽类产品。尽管如此,北京只是予以抗议,仍然没有实质行动。

  中方迟迟不肯采取应对措施,实际上助长了日方的强硬态度。六年前,日本曾在一场贸易争执中尝过甜头,因此现在还想重温一次。1995年,双方就中国出口的大蒜和生姜发生纠纷,中国当时在谈判中作出退让,同意对这两种产品实施出口配额制,也就是主动限制出口量。这一次,日本之所以一直保持强硬态度,目的就是希望以同样的解决方式来结束谈判。

  在官方不愿出手的情况下,中国国内业界和舆论界已感到很不耐烦。在本月初的北京谈判破裂之后,有些人就质问,外经贸部声称要“保留采取措施的权利”,可是到现在为什么还不行使这种权利?6月12日,北京出版的《中华工商时报》发表署名文章,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们还犹豫什么?再多的苦口婆心也比不上以果断的行动让态度强硬的日本有清醒的认识。”

  小小措施立竿见影

  果不其然,东京方面终于在行动面前开始清醒。6月19日,在中国外经贸部发言人宣布报复清单次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亲自站出来作出回应,表示要“认真听取”中方的意见,愿意通过冷静和建设性方式、通过谈判来寻求解决的途径。他甚至还表示,日方不会采取可能使纠纷再度恶化的步骤。

  与此同时,日本一些制造商也表示,它们暂时不再要求政府对中国其他商品实行限制措施。而在此之前,日本的木筷、鳗鱼、裙带菜、毛巾、领带和脚踏车等制造商,都已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限制从中国进口同类商品。

  在长达两个月的交涉和谈判中,北京一直未能使东京放弃强硬态度,未能使日本政府最高领导人通情达理地站出来表态,更未能迫使日本不再单方面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可是,到了最后,一份微不足道的报复清单,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这一点。

  由此看来,所谓的贸易战虽然不应该发生,但既然发生了,它也并非绝对是一件可怕的事。尽管贸易战有可能使事态扩大,使局面难以收拾,但它也有可能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还有可能带来皆大欢喜的结局。

  很多人都已经提到,中国宣布的报复措施不会对日本制造商带来多大冲击,这是事实。去年,韩国对中国山东大蒜实行贸易限制措施,遭到中国对韩国产品征收50倍关税的报复。相比之下,北京这次对日本已经相当迁就。很明显,中国的目的并非是要引发冲击,而是要日本清醒过来,这一目的现在已基本达到。这种结果进一步说明,在与日本解决贸易纠纷或者其他争端时,具体的反击措施,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行动有时候还是必要的。只靠口头规劝、警告、谴责和威胁,一切都缺乏刺激效应,很难在谈判桌上使日本回心转意。

  贸易纠纷与政治因素

  长期以来,日本对欧美贸易摩擦十分频繁,贸易战高潮迭起,很少有间断。而在日本与中国之间,贸易纠纷过去并不多,多的只是政治摩擦。现在,这种纠纷突然增多起来,说明了两个相互矛盾的问题。一方面,中日双边贸易正日趋增多,摩擦和纠纷也随之而来;另一方面,中日经贸地位正在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日方还不太适应中方的突起。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出口额翻了两番,外贸总值居世界第九位。贸易的快速增长不仅表现在劳动密集性产品上,而且还表现在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上。令日本感到惊讶的是,中国出口额最大的项目是机械产品。

  据日本传媒报道,在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高增值产品越来越多,电脑、家用电器、精密仪器等机械产品占三分之一。日本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制造业,这是它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并引以为豪的领域。现在,中国制造业正在冒起。在日本看来,这显然是一种威胁。今年5月,日本政府在年度白皮书中就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削弱了日本作为该地区工业大国的地位。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来自中国的商品自然也是一种威胁。

  日本目前正处于经济萧条期。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很容易夸大对华贸易逆差的负面影响。日本有不少人甚至认为,贸易逆差是经济衰退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入,特别是中国的产品。

  从这一背景去看,日本对中国三种农产品发难,虽然直接导火线是为了捞取农民的选票,但是,在根本上,这一行动反映了日本对本国经济前景的悲观以及对中国经济崛起的不安。

  对于中国采取的报复措施,日本国内可能有两种看法。一是更加坚信中国就是威胁,从而更加抵触中国;二是能够比较冷静地看待贸易摩擦,并以现实的眼光看待中日关系。如果是后者占上风,那么,这场贸易战还是值得的。杜平联合早报2001/6/25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