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最新的资源,请记住我们的网站:www.520yanqin.cn 

2016.11.4 广告位置出租

政策严格规范下,K12机构应该抱团取暖

作者:东东笑话网2019-01-13 17:17类型:互联网动态 已有145人围观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无界加速创业充电站沙龙,K-12,素质教育

图片来自“亿欧网”

回顾2018年,K12领域话题不断。

先是政策方面,有关K12培训的政策几乎每两个月就发布一份,课外培训机构迎来史上最强监管,多数不合规的机构面临整改或直接退场;然后是K12在线1对1模式的一些企业频频爆出资金链断裂;接着是一些K12老牌机构在2018年有大的动作,精锐教育收购北京巨人、卓越教育敲钟上市等等;K12行业2018年的发展故事,喜忧掺半。

2019年1月10日,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无界加速举办了第35期“创业充电站”沙龙活动,围绕“政策频出,K12教培市场路向何方?”的主题,基于2018年行业政策背景及发展环境,探讨了2019年K12领域的发展之路。

K12规范政策是利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2018年K12培训领域相关政策频发,面临政府严格的监管,很多相关机构一时不知所措,K12培训领域的未来在哪里?这些培训机构该如何发展?

对此,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民办教育分会副会长、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马学雷表示,当政策频出的时候,不要让自己深陷其中,要站在高位,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第一,面对监管越加严格的K12领域政策,不光要仔细解读,也要将其与近两年对中小学的规范文件,对应试教育等的指导文件联系起来。第二,要看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政策是什么?找到政策的主题,从而把握政策变化规律。小学和初中的政策关键词是“减负”,更宏观来讲是“均衡”,高中领域的政策关键词是“普及”,学前教育的政策关键词是“普惠”。

“如果说整个国家政策、老百姓的呼声是向着均衡的方向发展,那么我们就应该顺着这个方向去寻找突破机会。”

马学雷认为,教育行业是每20年一个迭代,从80年到00年,大家普遍处于游击队的阶段,在摸索中前进,教育模式没有固定化;从2000年开始,在市场需求和资本加持下,以好未来、学大为代表的学科辅导类型的企业开始规模化、市场化、产品化、资本化运营发展,在这一阶段,以掐尖培优为风向的培训模式开始兴起并繁荣发展至今。“政策的频发,表明现有的模式出现问题了,我们要把握2020年以后K12领域均衡发展的大方向,从现在开始过渡,大胆创新,丢掉现有模式,迎接下一个20年。”

环球优学联合创始人张健生表示,虽然政策不断在严控,但在高考政策的高压态势下,学生与家长的诉求并未消减,他谈到2018年,环球优学业绩同比增长36%。此外张健生强调,人才需要筛选,有竞争就有诉求,面对政策和行业的变化,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自己,及时根据客户需求调整自己,先让自己存活下来是关键。

在判断政策趋势上,上海行初教育服务机构创始人,上海行仕律师事务所首席业务顾问李春光认为,规范性、监管性政策的频发,可能会迫使K12课外培训趋于非应试化、非知识化。无论是2018年12月28日发布的“减负30条”还是同年8月的《民促法实施条例送审稿》,都有风向表明,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成为第二学校,不应该取代学校教育,应该向非应试方向、非知识方向、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型。在宏观政策下,要把握大方向不变,积极调整跑步轨道。李春光认为,有几个方向是值得大家去探索的。

一是“课后服务”市场,学校根据政策风向开放课后服务,但对其没有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可以通过契约的形式让步给培训机构,这个市场前景乐观。

二是在审批越来越严、门槛越来越高、规则越来越细、监督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小而散的培训机构将很难撑下去,或不得不选择离场,这就给教育综合体入局三线或四五线城市带来机会。

三是大中型的,规范化的机构将会迎来新的机遇。

针对最新推出的“减负30条”,教育媒体传习邦创始人宋繁银认为,减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现有的升学体系下,减负很难贯彻落实。但在“减负30条”中,第一次明确了承担减负工作的四个主体,分别是学校、K12培训机构、家庭、政府。这表明,在新一轮的规范条例下,通过提高办学准入门槛,给了课外培训机构一个合法性的身份和规范化发展的时机。在高考、中考需求依然存在的前提下,行业会迎来一个繁荣规范发展的时期。

紧贴政策合规化发展,企业可以抱团取暖

近日,《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通知》发布,引起了行业的动荡,一起教育科技与科大讯飞、极课大数据等企业代表共同发起行业自律倡议。

对此,马学雷表示,目前政策对校外教育监管越来越强势,APP想要入校,想要依靠“大树”,必须按照这个“大树”的规矩来。校内教育需要保证稳定和安全,进校服务体系要能契合体制内学校的管理。当前政策强调的风向是“均衡”,在这样的情况下,APP想要入校,需要统一标准,无论是在民办还是公办学校的应用上不能有太大的差异。其次,在模式上要寻求创新突破,过去20年,顺着已经成功的学而思、学大的模式发展,只能是切下一小块蛋糕,那在新的风向上,能不能创造一种新的模式,做一块新的、大的蛋糕?

针对学习类APP或其他校园服务如何合规合法入校,李春光建议,培训机构应该联合起来,抱团取暖,建立智库,以正当的程序去影响立法。政策发布频繁,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可以说明有关部门在监管方式上也处在摸索当中。目前来看,APP进校还是相对比较困难,民办机构切入学校的很多操作并没有规范化,政策也未明示。比如,已经进校的APP,在收费方面,不能直接向学生收费,必须由学校来收费,这个条款执行起来就会有难度。

不过,宋繁银表示,“我们不要过多解读政策,教育向前发展必须要依靠社会力量,紧贴政策合规化发展。政策是禁止有害APP入校,没有一刀切。”

素质教育发展前景乐观,但不要盲目切入

2018年,政策持续利好素质教育发展,“美育课程入校,人工智能、编程课程纳入学业水平考试,鼓励发展以学生兴趣爱好、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目的的培训”等条例不断提出,在此基础上,政策如何落地,素质教育发展趋势如何?

“在‘均衡’的主题词下,素质教育的比重一定会提上来”,马学雷表示,目前很多K12培训机构还停留在学科辅导的模式上,结构模式、运营方式的调整不能真正解决企业在政策调整下的转型问题,创新才是突破方法。高考的指挥棒没有变,但是课程体系、评价体系都在逐渐发生变化,行业的发展需要探索出新的模式。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