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艺术馆展览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
三月的首个周末,青岛城市艺术馆以一场别致的春日派对,开启完本年度艺术普及计划。那天,每位参与者按照要求,都在服饰或配饰中加入了一抹绿色,并合力创作了一幅天马行空的油画作品……人人都在极力诠释关于美的独特定义,馆长邵文辉通过此种方式 发 布 艺 术 馆2019“宣言”:让艺术触手可及。
关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英国社会学家费瑟斯通认为:当进入消费社会时,艺术和生活才结合在了一起。“审美需求追求新的品位和感觉,探索多种可能性在生活中的体现。这是一种人们试图使日常生活具有自由和诗意的审美规划。”
一种推崇艺术、美学的生活方式正在青岛逐渐普及开来,并应运而生一个由艺术家、公共艺术机构以及艺术爱好者共同组成的新群体,他们引导人们重新理解“诗意地栖居”,有意识地去发掘一种基于美、体验美的良好生活。
艺术在展馆里变得触手可及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艺术在这座城市的生活中并非触手可及:大大小小的公共展馆,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无论水准高低,似乎永远是圈子里的热闹,与公众保持着傲骄的距离,但在2018年,青岛城市艺术馆新任馆长邵文辉感受到一种变化。
是年,城市艺术馆共举办了23场展览,向市民推介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超过200位,举办各类公共艺术活动90场,吸引参观者近8万人次……这些算不上抢眼的数字背后,邵文辉看到一座值得深挖的“富矿”:“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青岛的艺术氛围远不如北上广’‘当代艺术在青岛好像没人看……’‘青岛人擅长做生意,对文化的关注少一些’,真是这样吗?在我们去年推出的城市艺术讲堂活动中,有白领,有学生,也有老板,还有退休的大姐大哥、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一家三口相伴而行的……最初寥寥不足十人报名,后来火爆时百余人报名,艺术家三四个小时的现场讲解互动,没人提前离场,你想象不出他们有多认真、执着,甚至超过那些学校里的艺术生!我分明看到大家对艺术的渴望。”
“策展人朱彤说过:‘不是中国人不想了解艺术,而是我们没有一个好的途径和方法,让大家了解艺术。’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过去一年,邵文辉思考最多的问题是,艺术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展馆,才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那场春日派对中,她发出邀请:“艺术会改变你的生活吗?不妨来试试看,从你感兴趣的形式入手——我们的展览偏向于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书法等等,当然艺术还有更多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音乐、电影、文学、戏剧、舞蹈、美食……”2019年,城市艺术馆的计划中,古典音乐、手工艺、绘画、阅读、美食美酒,还有瑜伽,都被纳入到艺术体验范畴,培育关于生活之美的综合认知。
去年城市艺术馆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吸纳优秀艺术家和艺术“铁粉”,成立理事会。王芳是理事会吸纳的第一名成员,从事家纺行业20年的她,事业有成,却也面临着创新的困惑和自我突破的瓶颈。而恰恰是一堂油画课,让她发现了艺术带来的全新感悟和激情,她去世界各地看展,关注与艺术相关的活动、事件和人。她说:“艺术于我,是相见恨晚,是甘之如饴。站在艺术作品面前,犹如和大师对话,它带给我更丰富的人生。”
邵文辉不认同把公共艺术展馆叫作“艺术殿堂”,“我觉得这种称谓可能有点误导,仿佛艺术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即的,艺术展馆应想方设法成为让人们享受艺术生活的媒介。”
崇尚体验与知识的艺术消费市场正在开启
上周,青岛朴宿文旅发布消息,即将开启一项贯穿2019年的生活美学课程计划。该计划将集结两岸三地实力派美学名家,面向公众开展实地游学,从风雅魏晋、气象唐风、极简两宋,直讲到近世明清、民国往事,如文案所示:解读不同时代的审美底色,重寻当代与古意经典,重塑今日的审美生活。
“朴宿文旅”创始人刘喆更愿意把这次课程的开启,看作是打造“精致于心的生活领地”品牌内核的一种延续。此前,朴宿就曾以沙龙、讲授或诗会的形式开设过类似的美学课,并与书房、民宿、艺术街区、文创产品等相关产业内容呼应,她称之为“为所有热爱生活、关注内心的人们提供深度的力量与养分”。
在刘喆看来,一切似乎都是水到渠成。“青岛是一座蕴含着艺术审美能量的城市。这一点,回归到眼前最真实的山海、街巷、树木、砖瓦,我们看到的或者感受到的,没有一样不是艺术审美的结晶。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青岛这座曾经充满艺术气场的城市,诞生了无数的艺术大家。”
或许正是基于艺术审美的传统气场优势,让新型文旅产业的开拓者跃跃欲试。 “可以这样讲——有相当数量的青岛人,都会不吝私囊地去‘收割’艺术,同时也向世界展示自己已经拥有的,以及不断创造的艺术硕果。我们能感觉到,一个倡导精致生活的艺术市场正在这里发展壮大。”
根据2018年度大消费行业报告,2018年中国年货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旅游与教育等服务型消费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也就是说,目前人们不再只关注购买物品是否具有物质上的实用价值,体验与知识类型的文化消费正逐渐被重视与接受。
2018年末,青岛海韵发起了一次艺术品拍卖会,百余件书画、紫砂、杂项拍品无底价起拍,活动的火爆程度令主办方都倍感意外。他们发现,吸引人们的不仅是相对平价的原创艺术品,还有参与竞拍的过程,人们兴致勃勃,热衷参与到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的消费体验中。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曾主张 “人人都能消费艺术”,而实际上曾经的主张,现在正逐渐变为现实。
培育城市艺术教育的机制与氛围正当其时
在日前青岛交响乐团2019新乐季发布会上,青交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感谢青岛的观众。他说,正是因为过去数年观众欣赏水平、音乐素养的不断攀升,才有了乐团能力的全面提升,现在乐团可以演奏技术更加精深的作品而不必顾虑观众的接受程度。上周末,新乐季的开幕演出是技术难度超高的理查·施特劳斯的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这不是张国勇第一次向观众诚挚致谢了,这位著名指挥家每年都要拿出大量时间做古典音乐普及工作。他提到最近一次率贵阳交响乐团到遵义和六盘水做音乐普及时,发现它们都拥有硬件上乘、音响极佳的音乐厅和大剧院。但是,他却在想,“坐拥于此,演什么?为谁演?怎么演?才是亟须考虑的问题。”他始终认为,真正决定城市文化艺术氛围和发展水平的,不是豪华的硬件设施,而是城市观众的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
在俄罗斯四年的求学经历,带给张国勇更深的关于音乐教育的启示。他向记者普及俄罗斯的音乐教育:精英与普及并行,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是一门必修课程,普通小学入学第一堂音乐课听的是巴赫的 《十二平均律》。在俄罗斯,孩子们有良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宽容和鼓励远多于逼迫和批评。反观我国,在只重视升学率的中小学,音乐学科完全被边缘化,任教老师的地位偏低、自信心也不足。我们的音乐课还停留在唱唱歌、拍拍手、跺跺脚、音符一个不识的层面。而坚持音乐学习的孩子,十之八九是看中相关的加分政策,功利驱使下的音乐必然会缺爱乏美。
张国勇记得在列宾美术馆参观时,曾经看到一群只有四五岁的孩子被老师牵引着去欣赏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老师正进行耐心的讲解。“或许告诉孩子谁是列宾,何为油画,什么是苦难还为时过早,但身临其中,美术馆宁静庄重的氛围和驻足聆听的片刻,必将留存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为日后学习、欣赏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许雅柯春节前在市美术馆开启了一场陶瓷艺术欣赏普及课,与指挥家张国勇一样,从事陶瓷艺术普及教育十余年的许雅柯也在思考城市艺术教育的发展机制和前景。他告诉记者,陶艺是艺术与科学的交融,是对于美的认知,它可以传递了一种丰富的、多变的、立体的和多元的美。因此,基于陶艺的艺术教育,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许雅柯正积极推广陶艺进校园计划,希望能够从审美出发,引导不同年龄的孩子领略陶瓷艺术之美。
无论如何,艺术家们与文化产业开拓者都欣喜地看到,一种崇尚艺术、美学知识的生活方式正在这座城市日益变得喜闻乐见。而作为它的基础与支撑的艺术教育,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柏拉图曾说: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张国勇说,有良好的艺术氛围和音乐普及程度的最大化,我们才能有更充分的底气,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