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最新的资源,请记住我们的网站:www.520yanqin.cn 

2016.11.4 广告位置出租

中美经贸谈判达成协议的6大悬念

作者:东东笑话网2019-03-20 18:53类型:互联网动态 已有66人围观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张茉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全国两会上周六的一次记者会上曾表示,中美两国谈判代表正“夜以继日地”沟通,为达成协议全力磋商文本。而据外媒报道,在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中,有些最棘手的问题,影响了进度,也就是说,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实现双方的目标。

在海湖庄园峰会举行之前,双方团队必须敲定的协议内容是什么?需要留给习特二人最后敲定的内容又是什么?或者,再次徒生变数,中美双边贸易难以尽快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一系列悬念,全球市场正屏息关注。

《华夏时报》记者整理出6个最重要的悬念,特别邀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负责人张茉楠博士进行解读。

悬念一:中美达成协议的核心内容可能是什么?——寻找共识和达成规则性框架

从四轮谈判来看,中美经贸问题的焦点已发生变化,从原来更多强调贸易的不平衡,转变为所谓的“不公平”,这个不公平更多是聚焦于中国的国家产业竞争力方面,表现为在新经济或数字经济领域当中被西方媒体解读为“技术冷战”,美国认为要改变这方面的规制和规则。就此而言,这四轮中美经贸谈判聚焦于结构性问题,包括所谓的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国企改革、产业竞争和补贴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所谓的网络安全等,实际上是在整个结构性问题或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等制度化层面上进行博弈或谈判。

而中国有一点非常明确,就是一定会继续坚持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动摇,也不会改变,包括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坚持改革开放的既定方针,十九大明确的要进一步推动建立现代化开放型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也不会因中美贸易冲突而发生重大改变。谈判中美方提出的有些问题恰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方向一致,比如如何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壁垒或使政府的管理模式更好地适应国际经贸规则的发展变化等。

据此来看,中美谈判可能不会在短期内达成一个所谓的“你出题,我给答案”的模式,更多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寻找共识和达成规则性框架。但这个框架具体细化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合乎美方认为可核查、监督、评估的要求,则是下一步要确立的机制,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

悬念二:双方目前最具争议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清晰界定产业补贴和强制技术转让

美对所谓产业补贴政策或市场准入政策,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都很在意,这与其是一个货物贸易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服务贸易大国有密切关联。

作为服务贸易大国,其因为知识产权专利获得的收入占到几乎整个服务贸易的一半以上,是美国最大的一个收入来源,它要维护美国的利益,包括一些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利益。我们看到,美国不仅在中美双边谈判中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提出一些质疑,它在WTO或多边贸易框架之下也一再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因为这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是要保证自己这方面的利益,保护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并由此保证美国始终可以主导和规制国际贸易规则。

尽管中国也作出一些努力,包括成立知识产权法庭,以更好地保护跨国公司或投资者的利益,但有一个层面的问题需要确定:知识产权保护在很多情形下是一种市场行为,而非政府可以强制。

国际技术合作包括前期研发投入,无法明确界定是否强制性技术转让。因此这方面的问题可能需要在中美谈判中更清晰认定什么才是技术转让,不能说把所有的技术合作或并购、投资都划为强制性技术转让。如何把市场行为和一些政府行为区别开?这是双方争议焦点之一。

另一个焦点是产业政策,包括产业补贴的界定。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金融危机之后,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到来,很多国家在一些重大的高科技领域当中都加大政府投入或对一些创新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在规划、产业发展战略等方面。我们看到去年10月份德国出台了《德国工业2030年战略》,也是强调政府在推动高科技发展当中的一些重要作用或关键作用,包括特朗普提出“太空计划”或刚刚推出的人工智能AI的国家发展战略,其背后都不乏有政府推动的影子。所以不能因为有政府参与,就界定是一种产业保护或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这一点也需在谈判中进一步明晰。

悬念三:可能会达成什么样的共识?——不打贸易战、解决结构性问题、将改革落到实处

首先,美国可能从未来前景方面考量,并不希望真与中国打贸易战。否则对中美的宏观经济、对全球市场信心都有打击,也都有实质性影响。

WTO最新数据显示,无论是在制造业订单还是一些会议量,包括一些高科技领域订单方面,全球实际上都出现了大幅下滑。WTO、世行都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和贸易增长预期,这说明打贸易战已实质性的拉开架式,造成的损伤已开始显现。

而特朗普面临2020年大选,经济不好将影响选票,也会引起更多选民对其执政能力的质疑。

因此,特朗普只是以谈判为主,而不会像去年一样真正是拉开架式想跟中国打贸易战,从这个角度来讲,中美之间有共识,双方肯定从内心深处或从根本利益上都不希望真正打贸易战,也不希望冲突继续升级,所以才会有连续四轮的双边谈判。彼此国家的核心利益、全球经济面临颓势、特朗普执政面临关键节点,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这些因素促使大家往好的方向努力,也使得谈判有最基本的回旋余地,有好的氛围。

其次,谈判已进入第二阶段:不是解决一般层面的贸易问题,而是解决结构性的问题。

从中国角度看,中国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既定的政策方向,不可能因中美贸易冲突而改变。中国改革的方向或节奏,不会为了换取短期贸易冲突的平息而改变,因为这关系到中国长远利益,也肯定是中国的红线或基本底线。

从美国角度来看,如果中国不在一些关键性问题,比如结构性问题上,与美国有更大交集的话,美国也不会因为贸易冲突对它有影响而去暂缓这种节奏。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这种结构性问题上达成可以协商解决的政策框架。

第三,怎么核查、怎么监督、怎么评估结果?

无论是美国官方,还是美国跨国公司,或是美国民主党或国会的一些意见,都认为不能只是口头上的承诺或口头上的表态,一定要将所谓的改革落到实处,让外国投资者、让美国看到中国在作出实质性的努力。这一点,就不仅仅取决于谈判这个层面,一定是取决于中国在市场化改革或结构性的改革方面要作出一些实质性的动作。

上述三点分析,实际是中美达成协议的深刻动因和充分必要条件。

但也必须考虑到,特朗普容易出尔反尔,即便达成口头承诺,如果依然不符合他的利益,或者他没有认为自己占的利益更大,还会翻悔。所以,达成共识只是第一步。

之后还要考虑到,中国在维护自己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之上,如何更好地推进结构性改革,如何真正在实质性层面作出努力。但这显然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改革的过程,包括路线图或时间表。

所以,90天的谈判只是一个转折点,最大的问题在90天之后的后谈判时代或后中美贸易战时代,那可能是中美中长期战略性博弈或结构性博弈的时代。

中美不可能冀望90天的双边谈判能够解决结构性问题,中国现在的做法也不是美国出题我们答卷,而是与美方共同推动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改革。

悬念四:双方都想尽快达成协议?——为未来做准备,朝向新一轮的贸易框架

第一,美国希望调整金融危机以来其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