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追求中国原创 世园会冬奥会将率先试新
中国新闻来源:北京晚报 2019年03月21日 17:23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旷视科技研发的智能搬运机器人,可根据订单任务将要拣选的货品货架主动搬运到拣货点,准确率达99.99%以上。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摆在了重要位置,提升其战略地位。我国也不甘人后。不久前,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落户北京。
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方面,北京早已展开行动。去年,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区政府联合推动成立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记者了解到,正是该研究院牵头起草了北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设方案。试验区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哪些先行先试?日前,记者专门采访了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
北京汇聚国内过半
人工智能骨干单位核心专家
黄铁军告诉记者,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领先的科技资源优势。全国超过一半的人工智能骨干研究单位和一批核心专家院士团队都在北京,并且在多项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已率先取得突破。其中,清华大学施路平教授、北京大学高文院士、中科院自动化所谭铁牛院士等专家,分别在神经形态芯片、仿视网膜成像芯片、步态识别技术及产品方面形成国际领先成果。寒武纪、地平线、旷视科技等一大批创新性公司,在人工智能芯片、计算机视觉及技术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近年来,北京人工智能产业一直在快速发展,形成基本完整的产业链,涵盖基础、技术和应用三个环节,迅速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生态体系。据悉,北京目前拥有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业务的企业约400家,包括:百度、小米、京东等千亿元以上规模的企业3家。这样连接完整、实力庞大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也衍生出对人工智能新理念、新技术的巨大需求。
联合创建10个实验室
“实战”检验人工智能算法
黄铁军告诉记者,北京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非常丰富,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慧餐饮……几乎无所不包。因此,今年研究院将跟北京优势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建设10个左右的联合实验室,利用企业真实的运营数据及应用场景,来“实战”检验一些人工智能算法。“过去我们一些机构开展人工智能的研究,只能通过一些模拟数据集进行,因为真实的大数据在企业内部,而企业对于人工智能又有巨大的需求,自身又有研究力量的局限,因此合作成就双赢。”
“以大家熟悉的美团为例,通过真实数据进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就能‘评估’出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对不同美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外卖配送、美食推荐等方面进行优化,更多市民能品味到符合自己口味需求,同时更加新鲜的佳肴。”黄铁军说。
记者了解到,试验区还将推动一系列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围绕医疗、政务、交通、金融等国计民生领域以及今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的需求,支持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率先在一些应用场景上进行验证。
记者了解到,攻坚研究方向涵盖芯片、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力求实现“群体性突破”。
部分关键技术环节
2023年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黄铁军坦言,我国在人工智能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瓶颈和障碍。
近些年,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中,我国技术人员在人工智能的实践和应用方面并不落伍,一些芯片、硬件设备的开发研究甚至走在了世界前沿。“但是,这些都源自现有的人工智能思维理论。这些思维理论,我们不是原创者,缺乏源头突破,也限制了我们在研发中走得更远。”黄铁军说。
黄铁军表示,发展人工智能尤其需要信心和耐心。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还会不断出现新的思维和基础理论,这都是“无人区”,谁占领了这片“无人区”,就占据了一大片开发应用的高地。因此,一定要鼓励一大批科研人员沉下心来,做一些基础理论研究,获得更多灵感的火花,给人工智能在新领域、新应用注入强大的原创动力。
记者了解到,到2023年,北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计划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在部分关键技术环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还要培育10家以上产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领军企业,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