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最新的资源,请记住我们的网站:www.520yanqin.cn 

2016.11.4 广告位置出租

铅华凝(组图)

作者:东东笑话网2019-04-24 09:46类型:互联网动态 已有121人围观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本期登场:《唐诗风物志》

铅华凝

本期登场:《唐诗风物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毛晓雯 著


  在世风开放、文化繁盛的唐朝,以诗寄情、叙事、言志是一种风尚,诗歌在唐代空前绽放。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人似乎生活得格外热情,他们热衷进取、爱美妆、轻规训、喜游耍,热衷精神愉悦,也沉醉于世俗生活。本书从唐人的行、婚、花、梦、欢、衣、妆、食、戏九个方面,娓娓细叙唐人的世俗百态,文字讲究而带有活泼之意,徐徐展开一幅唐人生活的画卷。

  东方女性一向追求白色肌肤,这种审美趣味终于在唐朝登峰造极。唐代女子化妆,第一步便是傅粉,但绝不是郑史所谓的“薄薄妆”,她们会用厚厚一层白色粉末覆盖整个面部,掩饰任何细微瑕疵,让脸庞如瓷器般光洁。这种稍嫌夸张的妆容方式,东瀛艺伎直到今天依然在使用,面孔的白因和服的斑斓,成为最艳丽的雪。

  敷面的白色粉末,中间包含了铅、锡、铝、锌等,而最主要的成分为铅,因此这种妆粉又被称为“铅华”。远在铁血时代战国,妇人们便开始傅粉。除了铅华,各个朝代还有自己独特的妆粉:六朝人混合米粉、胡粉,再掺入些许葵花子汁,制成“紫粉”;宋人将益母草、蚌粉、壳麝等按一定比例细细调和,制成“玉女桃花粉”;明人则是选取饱满的紫茉莉花种子,淘洗、蒸熟后制成“珍珠粉”,或是以玉簪花为主料制成“玉簪粉”……制粉方式各异,但有一点相同,那便是:这些妆粉,从配料到粉名,无一不温和。

  唐人制粉却是例外,除了常规制粉材料,他们还特地掺入林林总总奇异而馥郁的西域香料,最后制得的妆粉,挑上一星半点便使人双颊生香。熙熙攘攘的长安或洛阳,傅粉女郎轻轻走过大街小巷,各种香气便在空气中碰撞。所以,唐朝遍街都是丁香一般芬芳的姑娘,但她们没有太息一般的眼光,她们不懂太息,她们个个都浓烈得让人不能遗忘。

  傅粉是妆容的第一步,第二步便是涂抹胭脂。涂抹胭脂,等于在脸上作画。唐朝女子对胭脂的运用,绝非工笔花鸟式的,一笔一画推敲,逐色逐寸雕琢;她们完全是泼墨山水式的做派,大开大阖,恨不能一挥手便染出一个盛唐。胭脂不是廉价玩意,但她们才不吝惜,她们把胭脂涂满面颊、涂满眼睑,甚至涂满耳朵,总之要将胭脂用个痛快,将红色进行到底。王昌龄形容女子“芙蓉向脸两边开”,放在今日,这是艺术夸张;放在唐朝,这说的就是寻常景象。


  那个时代对红妆的偏爱,从《开元天宝遗事》中关于杨贵妃的两则轶闻便可见一斑:一则记述杨贵妃初承恩召,与父母挥泪作别,恰逢天寒,泪珠瞬时结为红冰;另一则记述杨贵妃用巾帕拭汗,巾帕被汗染红,色如桃花,美艳动人。能够形成红泪与红汗,脸上涂抹了多少胭脂自不待言。而唐代诗人王建更以猎奇的口吻描写过宫女卸妆的情态—“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红泥”,卸妆能卸下一盆红泥,可见每次化妆胭脂耗费之巨。若有人对此表示舍不得,酷爱红妆的唐朝女子大概会用《古诗十九首》中的一句来回答吧:“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人生能得几回浓墨重彩?有机会的时候,请一定尽兴。

  唐初开始风行红妆,但进入中晚唐之后,别的一些妆容逐渐受到追捧,比如“泪妆”—不用胭脂,仅仅在两颊或眼角涂上些许素粉,作此妆容的妇人看起来泪光盈盈、弱质芊芊,美丽却哀愁。

  从红妆到泪妆,唐朝也从盛世走向末路:一个时代的风华,首先在女子的脸庞盛开,末了,也首先在女子的脸庞凋谢下来。

  呈现会痛会闹会蹦会跳的真实唐朝

  3

  毛晓雯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