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伟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汪伟秋9月11日报道:过去70年来,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从人均GDP200美元到带动世界经济30%的增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仅改变了自身,也改变了世界。9月11日,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教授在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回顾了他眼中的70年中国历程,也展望了老龄化社会压力下,中国下一代的发展出路。
在过去的70年中,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极其贫穷的状态走向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走向了世界强国的行列。黄仁伟指出,历史上,苏联曾经也尝试完成这样的过程,但最终没能成功,现代化进程也并不完整。如今,中国要避免前苏联曾经历的失败,从而实现将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中国正走在这条路上,并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能力。
“我们用三代人的时间,从父辈到我的孩子,见证了中国现代化的深刻变化。”黄仁伟表示,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在过去70年里发生了根本变化。“很多人嫌中国变化太慢,但去看看几千年来发生的变化,究竟是快了还是慢了?”
黄仁伟表示,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在过去70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曾经被封闭、被围堵、被遏制,而现在,中国成了世界经济主要的增长点。“70年前,中国人均GDP不到200美元,而现在可以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30%。”中国不仅改变了自身,也改变了世界。
经济实力的增强,也令70年来中国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中国曾经被侵略、被打压,一度被称为“东亚病夫”。黄仁伟表示,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这段百年历史造成了两种极端情绪:一种是极度排外,一种是极端崇洋媚外,这两者皆不可取。“现在我们越来越自信了,我们不走西方的道路,但又不排斥学习西方。这种自信,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同现代化结合。儒、道、诸子百家,都在新的世界环境里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现在西方也在学道家、儒家、孙子兵法,中国的很多东西变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黄仁伟认为,最重要的自信就是文化自信,“70年来我们就建立了这种文化自信。从根本上,从历史发展的几千年时间,和全世界变化的广阔空间结合起来。”
文化自信不是盲目地排斥西方文化,也不是盲目崇拜。黄仁伟认为,文化自信首先要对中国文化有深层次理解,“很多优秀东西已经丢失了,首先要恢复出来。”然后这些优秀文化在新条件下的发展方向。此外,也要让先进的国际文化同我们发展出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黄仁伟特别之处,要利用好网络的力量,在网络上表达中国的优秀文化,特别是要从孩子抓起,从小就要学习中国的优秀文化,并且也要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化。“新一代应该是文化品位很高,放眼世界,拥有自己中国优秀传统的一代。”
有人担心中国的老龄化陷阱,会让人口红利消失从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对此,黄仁伟表示只要抓住人工智能这一巨大机遇,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有大批的人工智能去替代低端的简单劳动,中国就能解决劳动力的缺乏。中国每年有1000万大学生毕业,从人才数量上供应充足,但这其中能够管理机器人的又有多少?黄仁伟表示,现有的大学专业结构,乃至中小学教育是否能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步伐和人才需求,这是下一步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