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火神山医院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时刻。经过医务人员的全力救治,92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这一天治愈出院了。这也是火神山医院自组建以来出院人数最多的一天。
每次站在路边挥手送行的人群中都有他——火神山医院院长张思兵。
听到几位年轻护士喊出的祝福声“加油”“都好好的”,张思兵的喉头紧紧的,像有东西卡住了似的,思绪在这最艰难的20多天里来回切换着,连政委原华什么时候站在了身后,他都没有察觉到。
从武汉疫情发生伊始,身为解放军总医院卫勤部部长、又参加过抗击非典的张思兵,脑子里的那根弦就始终没松过。1月28日,上级命令来了,要他立即启程前往武汉,参与火神山医院的交接工作。当时,张思兵就一个念头,给任务就是给信任。去了不管干什么,一定要竭尽全力,把这些年学的、研的、练的全都用上。
当张思兵第一次站在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上时,他被震撼了。放眼望去,近千台大型机械在钢铁洪流中轮班抢建,7000多人在连绵不断的阴雨中日夜鏖战。记得那天遇到一位架设电缆的工程师,他眼睛里满是红血丝,嘴角长了好几个大疱疹。他告诉前方指挥协调组的领导和张思兵,工程是要交给解放军的,必须按打仗的要求和规矩来。心急啊,一分钟都不敢耽搁。
“一分钟都不敢耽误”,这就是医院组建前火神山阵地上所有人的想法和愿望。
2月2日上午,这个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知音湖畔、建筑面积相当于半个“水立方”大小的战地医院,历经10天10夜,终于如期地交付给了联勤保障部队。
二
医院建好了,最强的班子也配齐了。院长张思兵站在队列前,代表全体医疗队员表了决心: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在火神山医院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把一个建筑形态的医院立刻变为完全具备收治条件的隔离病房,第一道难题已经摆在了医院党委面前。两天时间,48小时,能否如期展开收治?该突击就得突击,没有什么条件可讲!
收治病人的前两天,军委前方指挥协调组的领导,在医院的各个点位上拿着图纸来回跑;联勤保障部队首长推床、搬箱子、抬物品,干体力活;专家教授们无论男女,不管多大年纪,一个个蹲在地上,拿着小铲子铲泥……3万多平方米的场地上,将军、士兵、公务员、建筑工人、医疗队员全员全装齐上阵……忙碌的景象,让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淮海战役的小推车。
和大家一样,张思兵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快一点,再快一点,让火神山医院赶紧收治病人!别让老百姓眼巴巴地等、心急火燎地盼了。他们都知道,解放军来了,自己有救了。
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对阵即将开始,除了胜利,队员们别无选择。
三
所有准备,都是为了此刻的收治。
2月4日中午12时30分,第一例患者被送到了火神山。救护车刚停到转诊交接区域,护士们就走上前去,熟练地按流程进行接诊。扫描患者身份凭条上的二维码,生成电子病历,显示床位和相关信息,然后护送患者进入预定病房。
从这例病人开始,医院从建设的突击战快速转入了收治初期的攻坚战。火神山医院日夜灯火通明,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路小跑,各级指挥员拿着对讲机声音嘶哑地指挥。推轮椅、平车,上台阶、进“黄区”,入“红区”,心电监护、面罩给氧、静脉通道……紧张忙碌到每个人都血脉偾张,心跳加速。那种战斗激情,让置身其中的人毫不怀疑,这就是在打一场生命保卫战。
直至2月5日凌晨零时30分,医院马不停蹄地收进来46例病人。第一天的战斗,所有人的感受就两个字:透支。
此后的几天里,医院开足马力收治病人。特别是2月10日,10个小时内,火神山医院就收治了421例病人,创下了单日病人收治的最高纪录。医院的19个病区1000张床很快就收满了,最多的时候还加床加到了1020张。
护理部主任张昕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她最大的体会就是,战斗很残酷,体能很重要。“体能体力不行的话根本吃不消。这次各大单位挑选的全是精兵强将,就是50后的老同志也没输给90后的年轻人。这些年实战化训练抓得紧,真是没白练。”队员们的话没错,“没白练”是切身感受。
有些医务人员不是搞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的,但来了之后短时间里一培训,马上就能适应任务需要,很快就能上岗。相比抗击非典那时候,这是个历史性的进步。对于这个变化,作为卫勤部长的张思兵深有感触。这是对这些年实战化训练的有效检验。
四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目送患者出院,感染六科一病区护士张艺帆哼起了歌。
看着医护人员一个个脸上开心的神情,政委原华不由地想起第一个病人去世那一天,整个病区阴云密布。疫情带来的伤害让医患之间成为了命运和情感的共同体,医护人员每天的喜怒哀乐都在跟着病人走。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是大家关注的重点,“降低死亡率”是打好攻坚战的重中之重。
两个ICU的30张床一直是满的。每天一交班,重症医学科一科主任张西京就忙得像打仗。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死亡那天,他特别难过。脆弱的时候,这个在重症医学领域工作了24年的医生对自己说,没有能力的善良是无用的。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减少这样的惨剧发生。
前方专家组经过连日来的诊治观察和经验总结,先行一步提交了军队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依托5G远程技术,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对火神山首批重症患者进行会诊;危重症病人病情瞬息万变,救治关口必须前移,尽早介入,提前干预,以免错过最佳时机;中医专家组还根据阶段性的过程数据提出,重症患者通过中药治疗后,转为危重症的占比很小,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7%,要切实做到应用尽用,覆盖全面;心理医疗队及时跟进,关注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变化,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
收治初期的攻坚战不断向纵深推进,成效显著。随着收进来的重症患者有30-35%都转为了轻症,队员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从20多天前,火神山医院还是“一床难求”,到现在终于变成了“病床等人”,说明火神山收治初期的攻坚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五
在火神山住了两周后,84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张爷爷和老伴杨奶奶对这里的护士越来越依赖。
“看不见她们的脸,但就跟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亲。一会儿给我们送吃的,一会儿给我们讲笑话。尤其是看到她们那么辛苦,小小年纪一天下来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时,很心疼。”
出院时,杨奶奶一次次给护士们伸出大拇指点赞,而白发苍苍的张爷爷则是一步一回头,然后敬军礼。
在火神山,这里的医护人员忘记过给家人回手机短信,但他们不会忘记,经过日夜奋战换来的这一张张笑脸,如此灿烂;一个个从生死线上抢回来的生命,活力再现;病人弯下腰去鞠一个躬,抬起头来时,泪流满面。
“来了快一个月了,才陆续在建起的各种工作群里看到了十几年前的老同学。有抗击非典和埃博拉时的战友,甚至还有导师和学生。”这个最新发现,令除夕夜第一批随队到达武汉的护理部副主任宋彩萍感到惊喜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