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在安装卫星天线。(海南移动供图)
“三沙1号”船载移动通信卫星设备。(海南移动供图)
南海网海口2月1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黄丹 通讯员 欧燕燕)近日,往返于文昌清澜港和西沙永兴岛的“三沙1号”传来的一个喜人的消息:船上全程开通移动信号啦!作为全国首例采用卫星传输开通的“动中通”2/4G基站,可实现“三沙1号”在航行过程中的2G语音、4G视频通话以及数据和图片等信息的传递。
历史以来,由于移动通信基站覆盖距离有限、远海海域无法建设基站等原因,远洋航行的交通补给船在离岸一定距离后,网络信号将逐渐减弱,在到达目的岛礁之前的海上航行基本处于通信盲区。
为解决“三沙1号”的通信网络覆盖问题,三沙市政府、海南移动与渤海船舶重船厂经过前期商洽、技术勘察、方案设计,于2015年12月2日由三沙市船务局与海南移动正式签约,启动该项目合作。由于启动时,“三沙1号”已建成试水,为了保障船的安全和美观,海南移动的网络工程师和渤海船舶重船厂的技术工程师们认真研究设计方案,反复考证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终于在2015年12月11日正式开工。
此次工程可谓浩大,涉及逾11个单位的近100人投入建设,施工内容包括:北京站及船载站卫星设备、“三沙1号”各甲层的设备及电源、室内室外天馈线等安装以及基站设备开通、现场测试和优化等等。为尽快实现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服务好补给船的远海航行,项目组计划争取在2016年2月6日,赶在春节前完工。然而,为不耽误“三沙1号”海上任务的执行,建站只能在船停靠岸期间进行,受限于船期不固定的因素,施工时间看似一个多月,实际工作日只有区区20天左右。船厂和移动的工程师们凭着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还克服了技术难度高、施工困难多、涉及协调方和环节多、设备要求高和安装难等困难、以及工程“无先例可供参考”的最大挑战,披星戴月,日月兼程,历时22天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1月30日,根据“三沙1号”在文昌清澜港至三沙永兴岛之间往返双程实测数据显示,“三沙1号”全航线移动2G网络话音接通率100%,话音质量99.17%,里程覆盖率100%,掉话率仅0.22%,4G上网体验良好。“以前我有个习惯,一开航就给家里打电话,因为晚上没有信号了,一到港也会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现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打电话了感觉心里非常踏实。”“三沙1号”客服主任曹微接受采访时表示。船上移动网络的开通,也满足了乘客与外界通联、享受互联网信息服务的需求,“以前坐船都没有信号,现在有中国移动信号,感觉特别好,还有刚才发了微信,大家都点赞。”乘客王先生如是说。
“既可语音通话,又能视频通话,还能QQ和微信,这样大大改善‘三沙1号’乘客在远海航行上通讯困难的问题。”三沙船务局负责人杨理文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程参与建设的海南移动网优工程师林炽铀也感慨道:“这是我参与过的最复杂、最重要的建设项目,尽管过程艰辛,但作为一个移动人,这却是一份责任使然,只有我们的移动网络覆盖得更高、更深、更远,人与人的沟通才能更亲近,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全程参与建设的中海南移动网优工程师林炽铀也感慨道:“这是我参与过的最复杂的建设项目,也是我工作以来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一想到南海的航线上有中国移动的信号能够为往返三沙的工作人员、渔民保驾护航,心里就很激动,很自豪!”
“三沙1号”船载移动通信项目实现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全覆盖,解决了远海航行的通信盲区难题,为船上乘客提供一路畅通的语音及数据服务,极大提高了军警民的海上生活条件和幸福指数,为维护国家海洋领土主权、提升南海渔政、海上救援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三沙1号”大型交通补给船,船长120米,宽20米,排水量8100吨,最大航速20节。主要负责南海远海航区的航行,担负着三沙市所属的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综合补给、行政管理、岛礁考察及其他相关任务,是三沙与海南本岛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最主要载体。自投入运行后,从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到三沙永兴岛的行驶时长约10小时,比“琼沙3号”缩短5个多小时,行程33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