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综令、限娱令依然没能阻挡国内综艺节目资本狂欢的热潮。2015年,在全国的卫视频道中,有超过200档综艺节目争霸荧屏,尤其到了暑期,几乎每天都有不止一档综艺节目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每周五或周六晚的黄金档,各大一、二线地方卫视都争相播出以明星艺人为主要参演嘉宾的电视综艺节目。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综艺节目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繁荣?“持续高烧”的综艺节目正经历着怎样的嬗变?在7月1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召开的青年文艺论坛上,中外学者及部分业内人士针对当前综艺节目“井喷”现象进行了深入解析。
综艺节目已成为资本的狂欢
从《超级女声》、《我爱记歌词》、《非诚勿扰》,到《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综艺节目纷纷以高成本强势登场,无论是明星出场费,还是节目制作费,都呈几何级飙升。例如,某当红演员在某综艺节目中,光一季出场费就高达四五千万元;一些知名综艺节目更是挥金如土,平均每期节目的制作成本超过350万元,其中,仅一台摄像机的使用费就高达40万元,算上明星酬劳和制作费用,投资过亿元已是卫视综艺节目的标配。
电视综艺节目“烧钱”还能持续多久?对此,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亚洲电视研发中心总监吴闻博说:“目前,综艺节目已进入资本烧钱的时代。从内容为王、制作为王到资本为王,综艺节目的资本运营一直处于高氧状态,没有回落,这些综艺节目则主要依靠明星赚取收视率来收回成本,获得收益。明星在一档节目中所具有的效益要远远高于普通人。”
“当前的综艺节目中仅一个明星的酬金就堪比一到两部小成本电影,综艺节目成本高是资本为王运作带来的后果。目前这个行业虽然仍有大量热钱涌入,很难想象这种靠明星烧钱的路子能维持多久。”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佳山直言。
泡沫化导致赚钱难
综艺节目看似繁荣的背后,实则隐藏着巨大的挑战。有些节目在资本的裹挟下入不敷出,不但找不到赞助商冠名,就连广告投放也在日益缩水。值得一提的是,在电视综艺节目最光鲜的当下,光线传媒的电视事业部却宣布解散重组,爱奇艺今年6月也提出了纯网综艺的概念。
两家民营企业为何放着钱不赚?这中间释放出什么信号?“假如电视综艺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相信光线传媒不会解散电视事业部。”孙佳山说, 2015年第一季度,全天的电视开机率只有12个点,比去年同期下降4个点;电视综艺节目的广告收入也开始下跌,其品牌持有量已经跌到5年前的水准。“因为投入太大,明星酬金太高,再加上还有很多创作之外的镣铐和枷锁,如今的综艺节目想赚钱已经比较困难。”
而在当前“畸形”的电视综艺生态和“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综艺前景广阔。“2014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4.33亿,而APTV用户只有3400万。一档在卫视上播出的综艺节目,制作成本大多过亿元,收视率若不破1,就别想收回成本。随着网络综艺标杆性节目的涌现,纯网综艺或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孙佳山说。
无心原创,节目趋同化严重
从节目内容的竞争,到与多样平台、智能手机的竞争,当前电视综艺节目之间争抢广告冠名、市场份额、收视率的现象日趋白热化。同时,节目内容也严重同质,一些节目出现了名字撞车,明星或选手撞脸的现象。
对此,吴闻博说:“国内综艺节目抄袭剽窃现象由来已久,电视台没有耐心用大量时间去搞原创节目,于是直接抄袭模仿国外的成功节目以期‘速成’。基于文化的共通性和情感的共振性,相较于欧美节目而言,我们对韩国综艺节目的移植较为成功。”
原创力不足直接导致了部分综艺节目的品质及传播价值差强人意,有些综艺节目尽管是大投入、大制作,包装也很华丽,但节目的内容却并不出彩。昆仑策研究院的郭松民说:“有些节目探讨的话题非常无聊,如‘女人是否该穿高跟鞋’。辩论这样的话题实在没有多大意义,我们用很大的投入,花了很多时间,最后呈献给了观众很多垃圾。”郭松民还讲述了他参与某档悲情、虐心类节目的经历,“有个很催泪的寻亲节目,每期节目中观众和主持人都哭得不行,但我发现这些寻亲的当事人在化装间嬉笑自若,他们的亲人早已找到,伤口早已平复,有些甚至还在镜头前编造虚假的故事。”
“对于观众来说,综艺节目的确起到了娱乐和放松的效果,有些节目将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正能量传递给观众,但有些综艺类节目无聊低幼,缺乏智识。相比而言,日韩的节目文化则做得比较纯粹。如果国内的综艺节目不通过原创节目立起来的话,很难指望它们能走出去。”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说。
“韩国的综艺节目除了考虑收益外,还会考虑这个节目对社会有什么影响。”韩国SBS常务理事、知名综艺节目制片人洪淳澈认为,一档持续受欢迎的节目应当考虑怎样去触动观众的心理,如果综艺节目缺乏时代感,是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的。
“韩国节目大量出口的背后有其强大的文化产业支撑,我们不能把电视节目纯粹当做快销品。”吴闻博说,“只有站在文化价值、文化产业体系的角度去生产这些节目,使之在传播上符合国内的需求,具有出口的价值,我们的综艺节目才能立起来、走出去。” (赵凤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