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学军训到底训什么?回顾学生军训二三事
军训间歇中,很多学生感到体力不支。
十八中高中女生在延庆龙庆峡军训基地军训,正在练习行列式表演。
宏志中学在昌平某部队军训,列队准备去吃饭。
镜头一
紧急集合踢翻消防瓶
时间:2014年8月12日中午11点半,军训第一天
地点:昌平某军事基地
人物:北京宏志中学高一(1)班周子斌、周教官
8月12日中午11点半,近1个半小时的行程,高一(1)班周子斌跟同学们来到昌平区某军事基地,隔着车窗,周子斌打量着基地的每一处。
“激动,也有点小小的紧张。”一米八六的周子斌初中也曾军训过,但那时的军训是在学校操场上进行,像这样来军营军训还是头一次。
进入宿舍,周子斌跟其他学生们开始整理行李,突然,门口传来一声洪亮的声音“516至521宿舍的学生,门口集合,我倒数10秒,10、9、8……”听到教官的声音,周子斌马上扔下手中的东西,往门外跑去,宿舍其他同学一窝蜂拥向门口,门边的消防瓶被学生杂乱的脚步踢倒了。
“先把灭火器扶好,没有在规定时间集合,做10个蹲起后回去重新集合。”周子斌看到,一个古铜色肤色、身材不高但很干练的教官站在门口看着他们。
为了能达到教官的要求,重新回到宿舍的周子斌跟其他学生耍了个小聪明,都站在门口,随时等候教官的召唤,但是来回重复了两三次,仍是没能在10秒内完成集合。
对于这个细节,事后周教官称,自己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有紧迫感。
镜头三
持仿真枪走队
时间:2014年8月14日上午11点,军训第六天
地点:延庆学生军事训练基地
人物:北京十八中高一(1)班杨海波
8月14日,是杨海波参加军训的第六天。一米八零的大个头使他被选为30名“国旗班”中的一员。因为是“国旗班”的队员,杨海波和其他29个小伙伴们接受的训练强度也跟其他学生不一样。
德育主任丁长林说,每年军训,学校都会挑选出30个学生成立“国旗班”,这些学生的训练强度和难度都比其他学生要大。“开学后,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包括运动会、升旗仪式等都要动员我们的国旗班。”
当天,全体学生进行的是队列训练,杨海波所在的“国旗班”被通知,他们当天要持枪走队,“只有‘国旗班’的学生要持枪走队”。上午8点,杨海波领到了1:1仿真枪,端着仿真枪,站在队伍里,杨海波用余光看见,其他学生艳羡地看着他们,交头接耳地议论着。“当时感觉那范儿就不一样了,背自然而然挺得更直了。”
一个小时端枪走队训练后,十几斤重的仿真枪压得杨海波手臂酸痛,但他仍然坚持保持着笔直的上身,抬头挺胸走着方步。
镜头二
打饭前高喊礼貌用语
集合完毕,学生们拿着饭盒排着队向食堂走去,让周子斌没想到的是,吃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来到食堂门口,教官让学生们用喊的方式念一遍十字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面对这样的要求,很多学生都不好意思大声念出来,嘴里嘟囔着,几个学生念着念着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笑什么?你笑自己的同学就是在笑自己。”周教官说。
念完十字礼貌用语,学生们又背了一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之后才进入食堂就餐。已经饥肠辘辘的周子斌乐观地安慰自己:“教官这么做也是有目的的,因为人在饥饿的时候记什么都是最清楚的。”
进入食堂,学生似乎已有了纪律意识,大家安静地按顺序打好饭后,把饭放在桌上,站在座位前等候教官允许开饭的指令。军训第一餐吃得安静又沉默,整个饭堂除了碗筷的碰撞声,听不见学生窃窃私语和打闹嬉笑。“教官说了,吃饭不说话,说话不吃饭。”周子斌自我解嘲:“事后想想,其实吃饭不说话也挺好,不容易被噎到。”先吃完饭的周子斌没有提前离开座位,他将两手放在膝盖上,挺直腰板等候其他学生吃完才能一起离开。(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