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提出的《关于突出乡村特色优势建设,促进富民强村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提案中客观的指出了当前乡村特色优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产业文化融合发展、挖掘接地气的特色优势、建设文化小镇和休闲小镇、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4个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富民强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乡村产业、生态、文化、人才和组织振兴,“三农”战略后院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有效推进,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一)整体谋划聚合力。对标乡村振兴战略、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系统谋划,一体推进。一是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抓、亲自抓,高位推动,高效推进,市委书记刘雪荣、市长邱丽新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多次带领相关单位负责人调研督办、明察暗访,就有关工作作出批示。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10余次召开电视电话会、专题工作会、现场推进会就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部署推进。二是规划引领。先后制定《黄冈市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推进规划(2019-2023)》《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实施“路径”。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美丽乡村示范带和黄团浠快速通道美丽乡村示范片概念规划,编制完成《黄冈市美丽乡村“一片一带”概念规划和导则》,用高标准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绘就“幸福蓝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积极推进县域层面村庄分类布局工作,推动有条件、有需求的村,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三是健全机制。对标中央和省要求,组建市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小组,建立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统筹,发改、住建、卫健、城管、生态环境等37家单位各履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机制。建立“市级统筹、县级主体、乡镇实施”的责任体系,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考核范围。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公共厕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后续管理资金多途径保障机制,通过整合中央及省级安排用于乡村建设的43项资金,申请政府债券资金,吸引民营企业、能人乡贤等各方面力量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确保治理工作长效化。
(二)系统治理优环境。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切、最急需、最直接的村庄卫生难题,开展以“三清两治两改”为整治重点的集中整治,切实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一是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2019年以来,我市先后打响村庄清洁行动春节、春季、夏季和秋冬等“四大战役”。今年4月以来,以“五清两改一绿”(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农村沟渠塘堰清理、农村厕所清洁、农业废弃物清除、乡村道路清扫,改变农民群众不良习惯、改善农村厕所卫生条件,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为整治重点,在全市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切实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全市5308座农村公厕进行了消杀,清理积存和散落垃圾8.6万吨,清理沟渠3300余公里,清理塘堰6600余处。二是分类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分类推进、注重实效,把握节点集中力量重点推进1个一类县、7个二类县、兼顾3个三类县农村户厕改造。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改农村无害化厕所54.3万座、农村公共厕所4927座。疫情防控期间,督促指导各地健全完善农村公厕管护机制,严格落实“一扫二勤三消四防护”措施,引导农村村民文明卫生如厕。三是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进一步完善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力推进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销号任务,采取清零行动,实行销号管理。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指导各地加快编制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全市112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试运营,3898个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四是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建设。按照“串点成线、连片扩面”的工作思路,从“五沿”区域(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湖库沿线、风景旅游区沿线)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抓起,打造一批典型样本,形成了党建+、能人回乡创业+、乡村旅游+等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2019年以来,我市338个村入选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1320个村入选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村。黄州区入选全国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示范区,武穴市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蕲春县刘河镇、黄梅县柳林乡老铺村等8个镇村列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
(三)融合发展兴产业。大力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一是实施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把发展产业作为强农主要抓手,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和特色品牌农业工程,做大做强乡村产业。2019年,全市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总数增至3家,新增重点龙头企业23家,总数达到78家。培育地标优品金种子企业10家、银种子企业20家;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新增32个,达到58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增2个,达到81个;蕲艾成为省重点支持的核心大品牌,蕲艾、大别山黑山羊入选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红安苕入选2019年湖北省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口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02:1。深入实施能人回乡“千人计划”,全市累计签约项目2793个,协议投资额2169.32亿元,累计动工项目2698个,实际完成投资额700.34亿元。二是实施旅游+,叫响乡村旅游。突出区域特色,依托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以文化体验和乡村休闲为重点,着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经济带。全市先后举办了杜鹃花节、菊花节、板栗节、茶叶节、油菜花节、蕲艾健康旅游文化节等节会活动,实现旅游年收入70多亿元,约占旅游总收入的30%。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度假、温泉康养等一系列特色产品,打造健康旅游特色品牌,形成2个初具规模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区,10个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和项目。全市新认定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2家,总数达到19家,入选数量居全省第四位。目前,全市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家、湖北旅游强县4家、旅游名镇5家、旅游名村17家,培育了一批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模范户和致富带头人,发展了一批高星级农家乐、乡村旅游后备箱示范基地和休闲农业示范点。三是实施互联网+,扩宽农业营销渠道。将培育本地电商企业与利用外地电商平台相结合,开展线上线下同步营销。黄冈地标优品扶贫馆、黄商地标优品馆、锦绣地标优品等本地电商平台已上线运营,另有20多个品牌进驻京东、淘宝、天猫、拼多多等网销平台。与阿里巴巴合作组织一期“村播”线上培训活动,鼓励“直播”“村播”等线上营销模式。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级示范县7个、省级示范县3个,实现了全覆盖,蕲春县获得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强县称号,黄州、浠水、武穴获得电子商务进农村省级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