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记者马南)在父亲的引导和带领下,他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并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第一次体检不达标,他改掉喝酒、熬夜的不良习惯,积极锻炼身体,不仅第二次体检达标,给患者提供了希望,自己也有了意外收获:“感觉精神头足了,走一大段路腿也不疼了。”10月26日,来自邢台市隆尧县的冀冰冰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第49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为捐髓救人,他改掉种种生活习惯
记者10月26日见到冀冰冰时,他正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终于等到捐献的这一天了,心里踏实下来了。一天没完成捐献,我心里都不踏实。”29岁的冀冰冰笑着说。
2017年5月25日,在隆尧县红十字会组织的造血干细胞采样入库活动中,冀冰冰在父亲的提议下,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7月,冀冰冰接到邢台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通知他与患者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可以捐献。“接到这个电话,我还挺激动的。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一条生命,我感觉很值。”冀冰冰回忆说。
河北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郝建强为冀冰冰颁发荣誉证书。
然而,第一次体检,冀冰冰没能顺利通过。
“可能是因为经常熬夜的原因,转氨酶有些高。”冀冰冰说,他没有放弃,“就差这么点事儿就能救人一命了。”
戒酒、按时睡觉、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冀冰冰改掉了自己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等到第二次体检时,冀冰冰很有信心:“自己都能明显感觉到身体素质不同了,精神头足了,走一大段路腿也不疼了”。
果不其然,在第二次体检中,冀冰冰身体状况全部符合条件,体检通过!
“一直想改掉的不良习惯居然因为要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改掉了。”冀冰冰笑着说,自己会把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下去。
4岁的女儿:“爸爸是大英雄”
捐献成功的冀冰冰与家人合影。
就在记者采访时,冀冰冰的爱人董女士带着4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来到病房,前来探望冀冰冰。
见到爸爸,两个孩子高兴得不得了。冀冰冰告诉记者,他从未曾与儿女分开这么久。在石家庄的这几天,他每天晚上都要和两个孩子视频聊天。
“每次视频,他俩就喊着‘要找爸爸’,想从家里来石家庄找爸爸。但是,因为怕影响他们爸爸休息,我一直没让孩子过来。”董女士说。
在冀冰冰准备来石家庄时,他告诉一双儿女“爸爸去捐造血干细胞救人”,两个孩子应道“好啊”。“其实,俩孩子这么小,什么都不懂,就看我出发时挺高兴,所以也很高兴地那么应我。”冀冰冰笑着说。
看到爸爸躺在病床上,身上扎着导管等,两个孩子有些疑惑。董女士小声地向孩子们解释爸爸在做什么。
“爸爸是大英雄!”听了妈妈的解释,4岁的小姑娘开心地说。
从当日9时开始采集,一直到13时20分采集结束,冀冰冰共捐献造血干细胞悬液267毫升。
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冀冰冰。
儿子捐髓成功,父亲激动中有些羡慕
接受记者采访时,冀冰冰不断提到他的父亲冀英群。
“我父亲从2007年就已经报名留样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我第一次献血是在2013年,我父亲带我去的。”
“我是听了我父亲的话,留样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
“我与患者配型成功,我父亲比我还激动。”
“我第一次体检不合格,我父亲成天盯着我锻炼。晚上我一出去,他就叮嘱我‘别喝酒’。”
……
在冀冰冰的眼里,他的父亲冀英群是一个“只做不说”的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献血,可是我光知道他在做好事,却不清楚他具体做了些什么。后来,家里买了车,我父亲经常四处宣传义务献血,每等献血者凑够一车,他就开上我家的车,带着大家一起到石家庄献血。”冀冰冰说。
冀英群不仅是一名献血者,也是红十字会志愿者,不仅在老家自发组织公益活动,还经常到石家庄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两次获得中华骨髓库五星级志愿者表彰。曾两次独自一人飞驰千里,将采集好的造血干细胞悬液护送到患者所在地,助力“生命种子”在最短时间内输入到患者体内。
2011年,冀英群加入石家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机采分队。2013年,他在网上和全国一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者,成立了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咨询群,在网上讲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2016年隆尧县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分队成立,2018年邢台首支造血干细胞小分队成立,冀英群都付出了很多心血。
冀英群为儿子冀冰冰点赞。
10月27日,记者联系到正在邢台的冀英群。说到儿子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冀英群激动中带着几分羡慕。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几率仅有几十万分之一,他能与患者配型成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冀英群说,按照规定,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年龄是18到55周岁,“我今年50岁,还有5年时间可以捐献。希望这5年内,我也能够配型成功,用我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他人生命。”说这些话时,冀英群满心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