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最新的资源,请记住我们的网站:www.520yanqin.cn 

2016.11.4 广告位置出租

卢洪洲: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疫情源头,中国不可能再出现新冠肺炎大流行

作者:东东笑话网2021-01-20 23:05类型:互联网动态 已有158人围观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中国不可能出现再次(新冠肺炎)大流行。”2021年1月13日,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下称“上海公卫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对《财经》记者说。

进入2021年,河北、黑龙江等省份先后出现新冠肺炎局部疫情。截至1月12日,全国共有1个高风险地区、73个中风险地区,“拐点”何时出现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作为全国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卢洪洲所在的上海公卫中心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第一时间接收了来自武汉的危重患者,并推出新冠治疗“上海方案”,被推广至全国,大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这一次,一边持续救治在院病人,一边继续从事新冠相关科研,卢洪洲对我国应对新发疫情的能力满怀信心。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疫情源头

就在一个月前,2020年12月15日,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再获国际表彰。卢洪洲与瑞金医院陈赛娟院士共获法国“夏邦克-杜博赛”奖。

这是法国医学科学院设立该奖项以来,首次授予他国科学家。此次中国研究人员获奖,在于明确了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疫情源头,以及新冠患者康复后抗体的持续保护性等。

早在新冠疫情露头的第一时间,卢洪洲接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的电话,“他说这次新冠疫情是一个新发的事件,对它了解得很少,我们应该做一个前瞻性的大的研究”。

自那时起,卢洪洲、陈赛娟等人就对所有在沪救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包括从武汉转诊而来患者共112人,全部进行了病毒基因测序,发现病毒已经分成两个主要的分支。

中国疾控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华南海鲜市场的环境样本(如门把手)中测出了病毒序列。然而,在市场上贩售的野生动物中,没有分离出病毒。“所以我们推测,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首先是人感染了病毒,人和人之间再去传播。”卢洪洲介绍。

由此,卢洪洲和他的伙伴们明确提出,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疫情源头,相关研究成果也已于5月20日向国际社会发表。也正是与这一成果相关的研究,让卢洪洲、陈赛娟两人获得了法国“夏邦克-杜博赛”奖。

“武汉是一个国际大都市,这个人是从哪个地方感染的,需要更多的溯源的研究。”卢洪洲在2020年年底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说。

提前拉响新冠警报

卢洪洲记得,新冠病毒最早出现在他的视野里,是2020年元旦前后。

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首次发布情况通报,称多例肺炎病例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初步分析认为系病毒性肺炎,“到目前为止调查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

看到这一信息的卢洪洲,于1月2日组织上海公卫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人力、物力,包括实验室,均在第一时间准备就绪。

“有了疫情以后,一个人早晨可能在非洲,晚上这个患者可能就坐飞机到了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以,我们监测任何一个地区发现疫情,都要做相应的准备,已经养成了这么一个习惯了。” 卢洪洲介绍。

迅速地,上海公卫中心拉响了警报。

2020年1月15日,上海公卫中心面向临床医护人员举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培训,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概念、流行特征、临床特点、诊治,以及医院感染预防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强调了早期识别和科学防控的重要性。

上海市布置新冠疫情防控任务是2020年1月19日。“我们作为定点医院,其实早就做好了收治患者的准备以及预案”。人力、物力、临床救治团队、负压病房,“都已准备就绪,所以有了第一个病例以后,我们全力以赴就在救治。”卢洪洲说。

“我们做了这么大的努力,他最后还是走掉了”

更早地拉响警报,不代表没有压力。

当回顾2020年迎战疫情的经历,卢洪洲印象最深的一个瞬间,满是伤心和遗憾,“我们都哭了”。

作为全国顶尖的传染病医院,上海公卫中心最早收治的,几乎都是危重病人,包括由武汉转诊的患者。“2月份的时候,收治病人比较多。那时候压力非常大,大家的压力都很大。” 卢洪洲回忆道。

卢洪洲所说的大家,不仅有上海公卫中心院长朱同玉等本院医护人员,还有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胡必杰等,都是上海顶级“大三甲”各科室的专家。

这些“外援”于2020年2月3日集结,与卢洪洲等人一起,开始了漫长的“宿舍生活”。

“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一直是住在医院,只有要换衣服的时候才回家,或者到市区开会的时候。”卢洪洲想的是 ,“这么多的重症患者,随时可能有病情变化。两三点钟起来会诊,是经常有的事情。”

短短两三个月的战时状态,卢洪洲的体重由75公斤降到了67公斤。“4月、5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出差了。我到北京去出差,连续好几次,上飞机身份证通不过,因为人脸识别已经识别不出来了”。

最痛苦的,则是面对病人逝去的无奈。

卢洪洲对2020年记忆最鲜明的那瞬间,就是一位新冠肺炎病人过世时。那天晚上,“我一直陪到凌晨三点。我们该做的都做了,这么积极地努力,这么多的医生护士专家都围着他,他还是走了。这是最伤心的”。

历经了长达39天的抢救,这位病人用上了最先进的人工肝、人工肺,所有上海专家随叫随到,“还是去世了。”卢洪洲连说了两句“伤心”,那天晚上他哭了。

收治的几乎所有病人,在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大多会有肺部影像学表现,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都会出现严重症状。“如果我们没有经验,如果我们不在早期、及时干预,还会有很多患者像一开始那样的重症,甚至于死亡。”卢洪洲指出。

好在,自2020年3月以来,上海公卫中心再也没有患者因为新冠肺炎病逝。“3月后主要是输入性病例,没有一个患者死亡。危重症病人有三个,重症病人十多个”。迄今为止,该院已收治13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7人病逝于2月,总体救治成功率99.5%。

跟张文宏等人“吵”出“上海方案”

有一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被称为“上海方案”。

这是2020年3月16日形成的《上海市“2019新冠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如今说来笑声朗朗,当初上海的专家们达成共识可是不容易。

很多专家都吵过架。卢洪洲跟张文宏医生吵过,跟毛恩强医生也吵过,“我们都吵过”。尤其是在2月份,为了患者救治方案,细到抗凝药物的使用,大到学术研究的争论。

直到2020年3月初,一度频繁争吵的上海专家组成员达成了共识。“上海方案”沿用至今,彼此查房的步骤和观点,已基本一致。

卢洪洲将“上海方案”总结为“四素一肽”,即激素、肝素、干扰素、大剂量维生素C和胸腺肽。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