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嫦娥五号探月归来,我国首次月球“挖土”任务圆满收官。而嫦娥五号的副总指挥张玉花,更是很多航天人心中的偶像。张玉花在载人航天领域干了18年,见证了我国探月工程的光辉足迹。
从“一页纸”到“嫦五”诞生
探月工程三期任务最引人瞩目的当属首次在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交会对接,精准可靠控制抱爪机构和转移机构是关键。
2011年,对接机构与样品转移分系统的研制拉开帷幕,团队成立之初只有8个人。由于探月项目状态复杂、继承性较弱,能参考的初始资料可以说只有“一页纸”。一开始,对接机构设计中开展了4种对接方案设计和9种转移方案设计。回想那段“不分昼夜”的阶段,张玉花很是感慨,初样研制两年半的时间,迭代设计了3连套图纸。当时,振动厂房空调通宵轰鸣,设计师们50小时轮番上阵试验,就怕空调突然“罢工”,或是试验后的运输遇到下雨天。 “当时我们最需要的是方便面和一个整夜的觉。熬通宵对我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团队设计师刘洲说。
别人赏月,她却惦记着“嫦娥”
张玉花表示,嫦娥五号这次月球采样顺利返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一般的国家很难组织起这样一场巨大的探月任务。 ”张玉花形容,执行嫦娥五号任务就好像在拍摄一部太空大片。
张玉花的生日恰逢中秋节,别人中秋节时赏月,她则是看着月亮,惦记着自己主持设计的探测器那一刻在月球的哪个位置。 “一想起月球正面背面都有我们国家的装置,就会觉得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会很有自豪感。 ”
张玉花告诉记者,中国对月球的探索并不会停下,月球仍然有很多地方值得人们探索。目前我国已经开启了深空探测,深空探测是指对大于地月距离的天体开展的探测活动。火星探测是当今世界航天活动的重要领域,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就是我们深空探测的重要一步。
肖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