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同学们纷纷到医院为黄洋送别。
4月15日晚10点13分,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该校一名在读医科研究生因身体不适入院,后病情加重。通报中,复旦大学方面续称,警方介入后称该生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并基本认定同寝室一同学存在嫌疑,目前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记者昨天上午获悉,犯罪嫌疑人林某已被刑事拘留。
●事件经过
4月15日晚10点13分,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的《关于我校一研究生突发事件的通报》中写道:“我们非常痛心地向复旦师生和社会通报一起不幸事件。4月1日,复旦一名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出现身体不适。当晚,被转送至我校某附属医院就诊,入院后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了多次全市专家会诊,并经病因学检查,未发现病因,学校要求医院全力救治,并请上海警方介入调查。”
复旦通报中续称,“事件发生后,学校成立了工作小组,组织医疗力量全力抢救,积极配合警方侦查案件。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在该学生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4月12日,基本认定同寝室某同学存在嫌疑。”通报最后表示,目前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昨天下午3点29分,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我们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通报,我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点23分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黄洋住院期间,医院组织全力抢救、多次会诊,我们为挽救自己的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学生,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
●新闻追踪
事发寝室物品已被搬走
昨天上午9点30分,记者来到事发的复旦医学院研究生寝室楼,采访了楼里的多位学生。很多人表示听说过此事,但不清楚详情,不止一名学生向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得有多大的恨啊?非要用投毒不可?”
事发寝室楼是一幢5层高的老式楼房,这栋宿舍楼是研究生住宿楼,研一到研三都有。楼内的寝室基本为四人一间。
5楼一间寝室的同学告诉记者,事发寝室为303室,事发后受害同学的家属已将该同学所有物品全部拿走。记者来到303室,只见寝室门紧锁,透过气窗,记者看到寝室内空空荡荡,4个床位和写字台均无一物。
记者在楼里遇见了一位来自安徽的家长,他来这里看望孩子住了一周。他告诉记者,上周四,他看到寝室楼下停了一辆警车,当时就凑热闹问了点情况。听说受害学生一开始被送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滞留观察室,后来又被送到ICU病房,院方一开始分析是食物中毒,后来又觉情况比较严重,于是报警,随后警方到校调查。据上海媒体报道,昨天上午,犯罪嫌疑人林某已被刑事拘留。
复旦教授加强人文教育
记者来到出事寝室楼对面的基础医学院的大楼,随机上到7楼,在一个实验室外的橱窗口,已经张贴了一篇研究生被投毒的新闻报道,而在报道下面,是用A4纸打印出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黑体大字。张贴这张报纸和A4纸的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常务副主任吴根诚教授。
“太惨了,这是完全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医学生应该是社会上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吴教授告诉记者,大学实验室对实验用品有严格规定,但这也是防外人;如果一个学生处心积虑要下毒,可能难以防备。
对于此次事件,吴教授认为,应该吸取教训,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
黄洋家庭父母双双下岗
记者昨天上午10时与受害研究生黄洋的父亲取得了电话联系。黄洋父亲说,4月初,从学校方面获悉儿子重病的消息,立即从四川老家赶到上海。
记者了解到,黄洋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也双双下岗。黄父说,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上,孩子从来没让他和妻子操过心。
2005年,黄洋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复旦大学,因为家庭困难,他每年春节才回一次家。“他跟我们说,他在学校跟老师、同学相处得很好。”对于现在发生的一切,黄父至今不敢相信。
●事件疑问
1、投毒动机是什么
在这一案件中,室友林某为何要向黄洋投毒?
目前网上流传两种说法,一是“玩笑说”,称投毒缘起“开玩笑”;另一是“嫉妒说”,称黄洋在耳鼻咽喉科博士录取考试中取得第一名,林某可能出于嫉妒而投毒。
但据昨天上海媒体报道,复旦医学院有学生表示,这两名学生在两家医院不同科室研究不同方向,不存在竞争。被害同学成绩好,疑似投毒室友亦成绩优秀。
2、投的到底是什么毒
医药类网站丁香园的微博上表示,根据受害人的临床表现,投毒物似乎是四氧嘧啶。“快速在中文和英文数据库搜索了一下四氧嘧啶的相关材料,大部分都是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文章,没有找到关于四氧嘧啶中毒的文献,复旦大学此例有可能是第一例人四氧嘧啶中毒。”
此前有人表示可能是四氯化碳,但有人指出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因此可能性不大。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常务副主任吴根诚教授表示“四氯化碳”是临床医学生在做肝损害模型实验中的常用药。
3、药品监管问题
不少网友提出疑问,“某有毒化合物”到底是从哪一个渠道流出?是学校实验室,还是商店、淘宝?
网友“Vi_汉风四月求好运罩”表示:“看到复旦医学生被投毒致死,惊出一身冷汗。想想去年一年实验室的生活,剧毒的实验药品和化学制剂随手可得。我们就在实验室的另一张桌子当生活区,吃饭喝水上网有时候还做饭。要是恨一个人想下毒手那简直太容易了。还好没有发生这种事情,但是自从我进实验室就免疫力紊乱,各种过敏,和这个肯定有关系。”
-朋友追思
“他是一个很好的人”
黄洋,男,生于1985年,四川自贡人,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
据悉,黄洋不久前刚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在考博过程中成绩位于耳鼻喉科的第一名。
16日上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记者遇到了前来访病的黄洋好友小张。
小张告诉记者,他眼中的黄洋,是一个非常有想法、为人慷慨、成绩优秀的人,“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人。”而黄洋也几乎从不说别人坏话,更难以想象其会和别人结怨。
小张说,自己比黄洋小1岁,是一年前在一个创业分享会上认识的,就在今年3月,黄洋刚刚考完博士生考试后,两人还曾碰头吃饭,畅谈人生理想。
小张说,黄洋当时告诉他,自己很想在事业上有更好的成就。谈及此,小张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而另一位赶来探视的黄洋友人则告诉记者,此前他和黄洋曾一起到西藏墨脱支教过一个月。但4月3日黄洋曾跟他通电话,说由于身体不适,可能要延误由其带队的支教工作了。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黄洋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社会奖学金的资助,本科时期还作为组员,与同学一起申请过校级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新闻链接
清华朱令铊中毒案
1994年年底,清华大学物化2班女生朱令离奇发病并急剧恶化,医院一筹莫展之际,朱令几个同学通过当时在中国还不发达的互联网向全世界发出求援电邮,并获得了疑似铊中毒的答案。
据报道,朱令在1994年冬和1995年春至少两次摄入致死剂量重金属铊盐,后昏迷多日。
1995年5月经过对症治疗后得救,但因为误诊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
此案历经十多年仍未有真相浮出,受害人朱令生活无法自理,只能由年迈父母照顾。
北京大学铊投毒案
1997年5月,北京大学发生铊投毒案。犯罪嫌疑人王晓龙很快被公安部门扣押。
此案受害者江林、陆晨光,系北京大学化学系94级男生,犯罪嫌疑人王晓龙与江林同班不同寝室,与陆晨光同寝室不同班。王晓龙曾交待,过去江林与他关系好,后来却不理他了,所以投毒。
为实验投毒量,他把陆晨光当作实验对象,也投了毒。
王晓龙交待了投毒的一些情况后,医院对两名受害者及时对症治疗,两名受害者方才转危为安。
中国矿业大学投毒案
2007年5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学生常宇庆,因对几名同学有意见,决定报复他们。
他看到小说中主人公投铊致人中毒的情节后,便决定模仿。
常宇庆从网上搜索到销售硝酸铊的信息,假冒同学王某的名字多次与卖家联系。
5月28日,卖家收到钱后,便把铊制成230克硝酸铊晶体,通过快递公司给“王某”寄去,常宇庆借了王某的身份证取回硝酸铊。
5月29日,常宇庆趁同学上课时,将两勺硝酸铊溶入矿泉水中,并使用注射器,分别向3名同学的茶杯中各注入2ml,致使他们中毒。发生铊中毒后,三名中毒学生经过救治康复。
综合《新闻晚报》、《新民晚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