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清讲过个关于山西人吃醋的笑话
高中一化学老师兼教导主任做题时故意做错,然后让某同学找出其中的错误。
该同学艰难的答出之后,老师赞许而很严肃地说:很好,你看出了老师的破腚(绽)。
众皆木然,下课后,老师刚走出去,全班哄堂大笑。
山西人的口头禅是?多举几个例子
一个地方一种吧
我给你一下我知道的
晋中的是 <意思是> 每句话基本都带这呢
临汾的是 <喔可咋> 也是没个人都长说的
其他的暂时不清楚
晋城方言笑话
晋城人比较幽默,也敢于自我批评。有一个关于晋城话的笑话,就是晋城人自嘲的结果。说有个晋城人到北京去,在火车上,忽然口渴,想喝点白开水,就找到了列车员。这人是第一次出门,知道晋城话是方言,怕人家听不懂,就决定使用普通话,他问列车员:“同志,请问,有没有疙瘩水?”一句话让列车员满头雾水。任凭这人怎么解释,列车员也没听明白,最后,晋城人悻悻地说:“真老斗,连普通话都听不懂。” 晋城话难懂。我刚到晋城一中上学的时候,就因为听不懂晋城话,拉下了功课,差点回到老家去上学。当时,最受不了的就是老师问学生:“恁以不恁以(能不能)?”,然后,一堆学生跟着喊:“恁--以!”老天!快把我逼疯了。 晋城话很有些特点,它的语调与普通话差异不大。差异主要在发音上。晋城话里基本没有鼻前音,比如说,ing 和ian ,在晋城话里就成了in和 iai,而象eng要么成了ang,要么就成了en。晋城话也不喜欢用唇音,比如这个“不”字,发音应当是“bu”,而晋城话基本上就是“b”,韵母要么省略,要么一带而过。这个特点很有煽动性,在晋城居住过一段时间,不管你普通话有多好,这个“不”字的发音一定会被晋城话同化掉的。实际上,晋城话很不注重韵母的发音,能省则省,象“回”,挺清亮的发音,到了晋城话里,就含糊成了“hue”,嘴唇的动作幅度大大减少。 既不喜欢动用鼻子,又不喜欢使用嘴唇,晋城话说起来好象很省力气。我们那里的人老说晋城话“语轻”,就是话语听上去不是很沉,我想,可能就是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吧?如果把高平话和陵川话比作步枪的话,晋城话充其量是把小手枪。 与晋城话的杰出代言人司剑虹老师讨论这一话题的时候,他说,其实,这是晋城人懒惰的体现。依靠丰富的资源,过上好日子很容易,再加上地理环境不错,也没有大灾大难,因此,晋城人相对懒散些,体现在语言上,就成了这种靠舌头主打天下的发音模式。 但是,晋城相对发达的手工业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商人,由农而商,身份不一样了,况且,要招呼客人,这种一味的懒淡就有些拿不出手了,而且老用舌头总是不太雅吧。所以,晋城话有了一个自觉的改进过程,比如,儿化音的大量增加,还有“恁以”一类语音的出现,使得晋城话这把“小手枪”有了些贵族气,也为忙碌的舌头找了些歇脚的地方。 有人说,晋城人话大,我想,并不是晋城人刻意地要去“抛儿冒儿”“疙乍”(吹的意思),而是,它的这种发音本身给人以底虚的感觉,于是,声音越大,越是想把话说的豪气一些,反而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这样恶性循环,就产生了晋城话张口就带把儿,不“*你娘”不会说话的恶习。 20年前,晋城由县改市,那种“晋城话甲晋城天下”的格局因为大量外来人口的增加,特别是长治人入主晋城,使得晋城话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在晋城一中上学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说长治话的,见了远远躲着,那些多数都是些高干子弟,惹不起。那些操持晋城方言的人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地头蛇而好多少,也一样惹不起那些长治话的操持者。这种情形一度让晋城人很失落,许多人在盼望着“晋城话甲晋城天下”的状况能够回来,至少,就象好多年前一样,见了那些说着外地话的“草灰“,咱瞪他几眼,骂他句“*你娘”,他也得乖乖地躲开。 但是,这个时代不会回来了。实际上,好多晋城的老话正在渐渐失去,与许多方言一样,它正在接受着时代的清洗,总有一天要失去的。也许,到那时,司剑虹老师的方言小品真的就成了历史文物了吧?
哪位提供赞美山西的小段子?
人说山西好风光
电影"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插曲
作曲:张棣昌 作词:乔羽
人说山西好风光
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吕梁
站在那高处
望上一望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
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杏花村里开杏花
儿女正当好年华
男儿不怕千般苦
女儿能绣万种花
人有那志气永不老
你看那白发的婆婆
挺起那腰板
也像十七八
此歌作于1963 年。这首歌吸收了山西梆子的音调。作品既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感.亲切地唱出了农村青年对家乡的赞美和建设家乡的热情。郭兰英年轻时期最早唱的是地方戏曲山西梆子,《 人说山西好风光》 曲调同样是以山西民歌为基础,吸收了山西梆子的音乐特点和表演手法,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形象鲜明,并具有极强的戏剧性和一定的演唱难度,郭兰英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歌曲的韵味表现得琳漓尽致.让人听后回味无穷。
求骂山西人的话,越毒越好
你骂我,可以。你敢骂山西人,卧槽了你全家 ,山西人怎么你了
山西原平的方言笑话
最近有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的委员来原平调研,问接待人员原平话。问:短怎么说?答:求点点。问:小呢?答:求息些。问:不好呢?答:扯求蛋。问:看不起人呢?答:求是哇。问:不满意?答:蛋求是。问:不管用?答:求也不但。官员不满说:你们原平就没有不带求的话?答:你少寡B哇…
山西省保德县笑话明言
山西保德人方言说:“桥头”是:“球头”;说:“荞面”是“球面”;
有一天一个内蒙姓乔的人去了一趟保德桥头镇煤矿检查工作,他走后另外一名内蒙人用保德话编了一段笑话如下:内蒙来了一个球工去了一趟球头,球也没挛成个球,吃了一碗球面走球啦。
用山西汾阳话讲个笑话,
同学群昨天可热闹了,昨天不是母亲节嘛,大清早就有同学在群里发红包,并注明是做母亲的都可以领,一连串十多个红包啊,后来发现有个男同学每个红包都领了,大家一起质问他,他慢悠悠的发来一句:我是替我老婆领的……然后群里的人在静止了有那么几秒后,场面彻底失控,十几个红包被一抢而空,然后就是一连串的信息:我是替我妈领的……我是替我未来的老婆领的!!
山西名人顺口溜
顺口溜:《山西自古有名人》三皇五帝到如今,千古传说都有根。炎帝故里在高平,城北庄里有坟陵。尧都生尧属临汾,尧陵尧庙连成群。舜生永济诸冯村,传说历山曾躬耕。大禹治水救万民,晋土阳城作都城。上古帝王治天下,山西境内有四名。晋国君主晋文公,春秋五霸享威名。中华传统清明节,绵山一游来历清。荀况出生安泽城,人定胜天思想新。张仪出生在万荣,以横破纵秦相臣。程婴出生忻州城,赵氏孤儿救命人。廉颇当属太原人,大粮山上抗秦军。蔺相如是柳林人,完壁归赵传美名。汉将卫青生临汾,抗击匈奴大英雄。
扩展资料
顺口溜在语音形式上的最大特色是“押韵”。由于民谣非一般的口头说话,因而同诗歌、曲艺和唱词等一样,或多或少要讲究一点韵辙,这样人们听起来就悦耳和谐,念起来才顺口易记。如“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度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同一个韵母,是极标准的押韵形式,加上句式排列整齐,念起来觉得特别响亮动听,如果换成无韵的同义手段表达相同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