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最新的资源,请记住我们的网站:www.520yanqin.cn 

2016.11.4 广告位置出租

共享经济,农业如何“分一杯羹”?

作者:东东笑话网2019-03-19 04:57类型:互联网动态 已有98人围观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共享经济,农业如何“分一杯羹”?

  “共享单车”“共享雨具”“共享汽车”“共享住宿”……近年来,共享经济理念已成为一种潮流,广受人们追捧。如今,农业领域也迎来了第一道“共享”曙光———“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和“共享农场”被写进了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2018年农业部的一号文件。对农民来说,把共享经济理念和农业相融合,是否会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作为全市农业翘楚的定海,是否能在“共享农场”上大作文章?

  什么是“共享农场”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共享农场”是在充分尊重农村发展的现状和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在不影响正常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情况下,引导农民利用盘活现有资源、参与创业或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市场与经营意识,达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最早的“共享农场”源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艾米农场,一位60余岁的母亲和她30岁的女儿共同经营着一家农场。60亩的农场由两个女人打理,显然是十分困难的,于是她们干脆把农场弄成开放式,把“共享”当做农场经营的核心理念,门随便进、活随便干、菜随便摘、钱随便给。她们的农场有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当天哪些活需要做,比如给白菜浇水、给土豆松土,这样一来,游客们就有了干活的目标,大家辛苦一天,到最后看着有什么想带回去的蔬菜水果,随便给点钱,就可以直接拿走。此外,农场还设置了一些收费项目,如蛋、肉、奶酪,还有限定的新鲜蔬菜都是对外以自助的形式出售,商品明码标价,未设有营业员,自取所需。农场还与周边学校合作,打造了系列性的亲子主题活动,为农庄的经营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益。这样一来,这家农场不仅解决了劳动力问题,还成了旅游景点,种出来的庄稼还可直供超市,年收益高达百万元,一举三得。与此同时,“全自助”式运营模式也拉近了农场主和游客的关系,增加了双方的信任度。

  在我国,“共享农场”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政府将闲置、荒废的农房、田地、山地、林地资源利用起来,出资修建现代化的高级农场。农民可以通过产品认养、托管代种、自行耕种、房屋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场的管理,分享农场的经营成果,不仅做到了农场与游客的分享,还可以做到农场与农民的分享。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18个省、市已经开展了“共享农场”试点工作,主要的开发模式以“企业+农民+互联网”为基础,让农民参与和受益,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种养殖模式。同时,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农业和民宿共享为主要业态。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共享农场”理念,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让它们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打破以往没人种地的尴尬,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赚钱渠道,不仅降低了经营风险,还把集体经济和农民紧密联系,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突破口,给游客带来更加真实的农耕体验。

  先行先试初尝甜头

  “周末没来过的‘地主们’,5号地里的青菜和葱都可以收了,有空来收菜喽。”“我们2号地里的小萝卜都拔掉了,地空着,麻烦帮我们种些菜哦。”……这几天,盐仓街道叉河社区“快乐农+”微信群里很热闹。

  “别看现在蔬菜长势喜人,以前这里可都是抛荒地呢!”从叉河社区干部们的口中记者了解到,叉河社区下辖长春、共裕、明胜三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现有户籍人口3608人,居民大都依靠农业为生,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只留下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1135人,占比达31.5%。久而久之,社区里不少耕地处于抛荒状态。

  2014年,叉河社区迎来了橘子的大丰收,但因销售问题,农户们遭遇了“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境遇。为帮农户们打开销路,社区第一次“触网”,在网上帮农户们“吆喝”“叫卖”。一时,叉河的农产品销售火爆。2015年,为了帮助社区膝下无子且患有腿疾的贫困户解决橘子销售问题,叉河社区又推出了附加值更高的“本味农家游”“果树认购”“花朝节”“国学风”等结合本地特色的亲子游活动。

  “当时游客反馈效果挺好,不少农户也因此受益,品尝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于是我们总结经验,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对准精准扶贫,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叉河社区党委委员陈国昌说,此后,社区在区妇联的支持下,通过流转荒地,开辟了32份50平方米大小土地,于2016年5月28日推出了“快乐农+”体验园项目,以每份800元一年的价格供市民租赁。同时,利用微信群每月定期播报作物生长情况等,通过线上线下的经营方式进行推广。

  叉河社区交通便利,又远离城市喧嚣,“快乐农+”体验园项目一经推出就广受市民喜爱。“叉河社区环境很好,而且这些农田里的蔬菜绿色健康,吃着放心!”家住定海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平时农场有人帮忙打理,自己能像农场主一样,满足了她的私家田园梦。闲暇时,她都会带上孩子,邀三五知己,到农场里参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体验蔬果种植的过程。

  看护、照料农场的“管家”是叉河社区的贫困户。“快乐农+”体验园项目推进过程中,叉河社区将“快乐农+”开心农乐园作为扶贫基地,为辖区低收入、贫困户设置了四个公益性岗位,帮助他们搭建就地就近就业平台,通过提高收入,走上自主脱贫道路。“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每月能增加700元的收入,‘快乐农+’帮我减轻了不少生活压力。”叉河社区居民冯海洪是“快乐农+”体验园项目精准扶贫的受益者之一。丈夫过世后,冯海洪独自一人靠打零工供养女儿读书,每个月1000元的收入难以维持日常开销。在社区干部的建议下,她以兼职的形式到“快乐农+”工作,每天抽出几小时打理农场。今年,她们一家终于摘掉了“贫困帽”。

  叉河社区“快乐农+”通过农场“共享”,让城市居民参与到农场运营中的现代农业方式,不仅让城市居民享受到农耕的乐趣,也让社区实现了精准扶贫、品牌打响“双丰收”。然而,由于地处水源地保护区、蔬果种植成本高等因素制约,叉河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可见,光靠发展单一模式的“共享农场”,对于助力“乡村振兴”还差一点火候。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除叉河社区外,小沙街道则通过将农户闲散的土地整合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加观光旅游“多条腿并行”的“共享农场”,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