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马树娟
近期,中央第一生态环保督察组在黑龙江省督察时发现,哈尔滨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存在明显短板,两条黑臭水体于2020年年底实现销号不久即返黑返臭,大量污水排入松花江。
根据通报,两条水体出现反弹的原因主要在于控源截污严重不到位,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河道清淤敷衍应对等。就在此次督察前,当地为了减少上游河道底泥对下游水质的影响,还临时在一条水体上游设置围堰,结果反而导致上游水质急剧恶化。
其实,从媒体报道情况看,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消息 ,当地对环保工作很难说不重视,毕竟,当地多年前就出台了相关规划、制定了整治技术方案、批准建立污水处理厂。但再好的规划、再完美的技术方案,只有落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出台后只是将其束之高阁,或者当作应付督察的摆设,在落实中打折扣、搞突击,那么就不可能解决好环保问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些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健全法治夯实各方主体责任,但个别地方仍没有从思想上高度认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对待环保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据中央环保督察组此前通报的一些案例,有的地方尽管屡遭举报,却仍漠视敷衍、照旧排污;有的屡遭督察,却仍试图用虚假整改蒙混过关,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问题迟迟得不到根治,百姓反映强烈。
环保工作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需要久久为功,即便通过短期治理实现了销号,也并不意味着治理工作就此大功告成。环保工作做不得表面文章,一旦走过场,就会让问题要么久拖不决,要么卷土重来,既影响百姓的生活,也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对于这种只做表面文章的整改,务必要加大追责力度。只有对环保工作真正重视起来,才能让百姓切实享受到最普惠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