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最新的资源,请记住我们的网站:www.520yanqin.cn 

2016.11.4 广告位置出租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作者:东东笑话网2021-03-14 10:43类型:互联网动态 已有156人围观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陈怡平 傅伯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2019-12-20 中国科学报

【字体:大 中 小】

语音播报

  中共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标志着人类社会迈入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是人类在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遵循生态平衡这一自然法则,对自然资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达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和谐的状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带。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也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作者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高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下,充分发展黄河流域经济,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互进、增效共赢,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高度和谐。黄河自西向东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9个省区,气候条件、地貌地质条件、资源禀赋迥然不同。如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科技界的重要任务。作者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科研工作,总结历史文献资料,剖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与问题。作者认为未来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望闻问切”,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1 黄河源头水源涵养区着力“固本增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源头水源涵养,就没有几千年来在几千公里奔流不息的滚滚黄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九省区。三江源是黄河主要水源涵养区,被誉为中华水塔,黄河约60%的水来自兰州以上,因此,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水源涵养区属于青藏高原气候系统,有冷暖之分,无四季之别,属于典型高寒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开始持续退化。

  (1)草原退化原因

  ① 受自然气候条件制约,三江源植被以高山草甸和草原为主,高原年积温偏低,牧草生长时间短且产量低。② 由于过度放牧,2005年之前,夏秋季草地载畜量超载1.42倍,而冬春季超载2.5倍。③ 毒杂草蔓延,导致草原退化。草原毒杂草主要为菊科植物黄帚橐吾、细叶亚菊和南山蒿,川断续科的青海刺参,瑞香科的狼毒,等等。这些毒杂草具有极强的无性繁殖能力,毒杂草与牧草在生态关系上属于竞争关系,毒杂草在竞争营养资源过程中处于强势,另一方面,毒杂草牛羊不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导致毒杂草比例逐步扩大,需要更多营养维系其生长发育,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退化。④ 高原啮齿类动物(鼠兔和鼢鼠)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另一个罪魁祸首,鼠兔导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约50%的草原退化,如达日县高原鼠兔的平均数量高达374只/公顷。鼠害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牧草,而且通过啃食、掘洞等活动破坏地表结构,加剧土壤退化与水土流失。据统计,2005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发生鼠害面积约644万公顷,占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17%,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3%。

  (2)草原退化与水源涵养能力

  从上世纪70年代至2004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约40%草地面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总面积减少了约1990平方公里,水体与湿地总面积净减少约375平方公里。草原退化严重降低了水源涵养能力,1995—2004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多年平均年水源涵养量为142亿立方米。为了保护黄河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2005 年,国务院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一期生态规划》),投资75亿元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保护。随着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水源涵养量以19.35亿立方米/10年的趋势增加。至2012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平均年水源涵养量为154亿立方米。2012年青海省兴海县唐乃亥水文站平均年径流量比2004年增加了36.9亿立方米,吉迈水文站比2004年增加了17.1亿立方米。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能力约200亿立方米。与实施前相比(1988—2004年平均牧草产量为533公斤/公顷),2005—2013年草原产草量提高了30.31%,草地面积净增加124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净增加约280平方公里,荒漠生态系统的面积净减少约490平方公里。

  (3)未来仍需固本增元

  由于土壤侵蚀和气候原因,草地生态系退化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物种多样性保护依然任重道远,部分生物及其种群数量呈现锐减趋势,受威胁的物种占比为15%~2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0%~15%)。近期,井梅秀研究了36.3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区植被变化,三江源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高,西部地区植被覆盖度低。2017—2018年植被覆盖度下降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玛多县西部、玛沁县东部、久治县、甘德县、斑马县、泽库县东北部、唐古拉山镇西部、达日县北部和南部。因此,这些退化严重区域仍需“固本增元”。

  国家从政策、资金方面已经给予支持,从科学和管理上,需要加强研究牧草与载畜量的当量关系,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提供智力支持。鼠害短期内需要通过人工干预方法维护生态平衡,长期来看则需要构建生物防治的技术体系(如增加鼠兔天敌等);加强人工优质牧草培育,在低洼地带人工高产优质牧草,减少草场压力,还草原休养生息机会,维持其可持续利用性。同时,适度培育藏药资源,适度开展旅游,延长畜牧业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014年1月8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该规划对进一步加强三江源地区湿地、河流湖泊、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三江源进一步“固本增元”提供了资金与政策保障。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来考虑,有必要规划《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三期工程规划》。

  2 黄河干支流着力“活血化瘀”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