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审议通过,《方案》提出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通过分析2020年高考各科试题也能够看出,这次高考着力落实国家对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要求,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设置能体现出核心价值引领作用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的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那么,在未来一段时期,怎样更好地落实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实现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学和新评价?我们邀请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专家和一线资深教师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朱慕菊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
张民生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
崔允漷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
杨向东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系主任、教授,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
陆志平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研究员、特级教师,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成员
杨晓哲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专家组秘书
袁芳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副校长,物理正高级特级教师
问题一:近几年,国家出台多个文件促进基础教育育人方式的变革,深化课程改革,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请您谈一谈,此次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有哪些变化和突破?
朱慕菊: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新时代要求课程和育人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2014年12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稿)》(2003年版)的修订工作全面启动,历时4年完成,并于2017年正式颁布,2020年进行了微调。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20个学科课程标准在一些方面有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针,特别强调在各学科教育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生态教育,以及海洋权益等意识和内容的渗透,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形成了体现时代性的课程方案。新方案明确了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通识教育性质,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加强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和多样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新课程方案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为高考新方案的实施奠定课程基础,同时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
二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轴,统筹规划课程标准的编制。始终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质量标准、评价考试等方面一以贯之,明确使学生具有21世纪所必备的核心素养,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途径。
三是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充分挖掘各学科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贡献,在此基础上凝练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到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建立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的内在联系。课程标准为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精选和重组,提出真实情境创设、任务解决、项目学习等教学方式,以及素养导向的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突破了过去在教学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隔的模糊认识与实践,促进它们在同一过程中融合、升华。
四是创建了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典型行为进行整合描述,并结合本学科具体内容,构建不同素养的水平划分和表现特征。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研制,明确了普通高中育人方向和质量要求,改变了多年来以知识点为纲,以识记、理解和应用为质量水平的学业质量观。
问题二: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教育需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以适应新的人才培育要求。“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实现新的人才培育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张民生: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央颁布一系列文件,在国家层面,从顶层设计角度,阐明了为培养时代新人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方向和目标。
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布,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还提出“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随后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正式启动。